教育家
滚动新闻:

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拥抱世界未来

时间:2015-10-31作者:吴朝晖来源:《教育家》杂志

亲爱的同学们,欢迎你们来到“浙里”,这也许是你们漫漫人生的一小步,但一定是你们拥抱世界、走向未来的一大步!

自1897年创校以来,浙江大学就是一所胸怀天下和面向全球开放办学的高等学府。求是书院时期,学校倡导中西兼修,开创选送高材生赴日深造之先河;抗战西迁时期,保持国际学术联系,办学成就蜚声海外,赢得“东方剑桥”美誉;改革开放以后,参加新中国首批大学组团赴美考察,率先重启了国际合作交流;新浙大组建以后,全球声誉与日俱增,世界名校纷至沓来,国际校区雏形初现……浙江大学始终坚持求是创新的校训和海纳百川的胸襟,积极推动国家繁荣、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从未停歇攀登世界学术高峰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   

同学们,浙江大学要培养的是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未来领导者。国际视野意味着开放包容的胸怀,塑造全球意识,理解多元文化,从容自信地与不同国家背景的人一起学习和共事;国际视野意味着谋划全局的眼光,全面深刻地看待事物,从更广的空间和更长的时间维度进行独立自主的分析研判;国际视野意味着博采众长的视角,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的便利,掌握来自全世界的知识和资源,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和价值;国际视野意味着心怀天下的格局,以天下为己任,把个人发展与区域发展、国家发展、全球发展统一起来,努力担当起引领社会、服务国家、贡献世界的使命。

以塑造国际视野为目标,注定“浙里”的学习将与众不同,更与高中迥异。在这里,你们将有广阔的空间自主学习,可以自由选专业、选课程、选教师;你们将有足够的条件交叉学习,可以跨学科上课、跨专业研讨、跨领域交流;你们将有良好的环境探究学习,可以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社团工作的激情、创新创业的奋斗;你们还有充分的机会跨境学习,可以参与全球名师在线课程、世界名校交流访学、国际顶级会议竞赛。你们在“浙里”会不断努力提升国际化修养,为未来承担大任做好准备。 

为实现浙江大学的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我们将努力构建国际化的教育体系和学习平台,赋予你们更多的国际化培养机会和优质教育资源,让你们与来自全世界的留学生和外籍教师融洽相处,为你们创造多学科和跨文化的学习交流环境,帮助你们拓展全球化的认知和思维能力。我们将打通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课堂进行协同培养,加强第一课堂启发探究式的课程教学,丰富第二课堂以学生社团、学术活动等为载体的校内实践,拓展第三课堂的社会实践与创新创业教育,强化第四课堂的海外学习、国际交流与联合培养,要求每个学科专业都制定特别的国际化培养计划。我们希望通过全方位的努力,争取让每个学生在校都有至少一次国际化学习的机会。 

同学们有幸生活在一个开放互通的时代,你们正见证强大自信的祖国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融入世界,你们正目睹这个美丽奇妙的星球走向更加多元化、一体化的未来,你们正体会到互联网将全世界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深入。在“浙里”,学校将为你们打开通向世界未来的大门。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