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叶朗:让美育光芒照亮学生的人生

时间:2015-12-09作者:姜乃强来源:《教育家》杂志12月号

提升人生境界,时代呼唤加强美育

缺乏人文教育,就会出现价值评价颠倒、价值观念混乱、精神空虚、信仰失落、精神危机等问题,社会的安定和发展就会受到威胁。在加强科学教育的同时,要加强包括艺术教育在内的人文教育。要通过人文教育和艺术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学生的品位和格调,引导学生去追求一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和更有情趣的人生,引导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钱学森先生晚年一再说,根据历史经验及他本人的经验,为了培养杰出人才,为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大学教育应该实行科学与艺术相结合。季羡林先生晚年也一再强调科学与人文的结合。科学与艺术的结合,科学与人文的结合,在如今的创意时代具有重要意义。叶朗认为,要从战略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美国《福布斯》双周刊网站曾发表文章《乔布斯可以教给我们的十条经验》,其中第一条就是:最永久的发明创造都是艺术与科学的嫁接。“苹果”和其他所有计算机公司的最大区别,是“苹果”一直设法嫁接艺术与科技。乔布斯的研究团队拥有人类学、艺术、历史和诗歌等多学科的教育背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构成了“苹果”的创意的灵魂。

钱学森先生去世后,“钱学森之问”受到人们关注,问题聚焦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实际上,钱先生自己已回答了这个问题。他提出,大学教育要实行科学与艺术相结合。这是钱先生晚年一再强调的一个思想。季羡林在晚年也一再强调人文和科学的结合。钱学森、季羡林提出的科学与艺术、科学与人文的结合,不仅是对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经验的概括,也是创意时代对人才要求的预见。

艺术与科学的结合,艺术与高科技的嫁接,不是一个局部性的问题,在创意时代具有普遍性的意义,不仅应该成为教育事业、人才培养的指导原则,也应成为一切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的指导原则。在如今的创意时代,要从战略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为了实现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加强美育显得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了。

文化传承离不开经典,人类的文明发展离不开经典,要让大学生更多地接受艺术经典的熏陶。从文化传承、文化育人的角度看,文化经典、艺术经典很重要。要创造条件,使大学生更多地接触文化经典,学习文化经典。因为文化经典是各个历史时期人类最高智慧和最高美感的结晶,这包括哲学经典、文学经典、艺术经典。

要使大学具有很浓的文化氛围、学术氛围、艺术氛围,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热爱经典、亲近经典、学习经典,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阅读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阅读《老子》《论语》,阅读荷马、莎士比亚,阅读李白、杜甫,阅读《红楼梦》《战争与和平》,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欣赏米开朗琪罗、达·芬奇和石涛、八大山人等画家的原作。

人类历史上这些辉煌的文化经典、艺术经典,可以拓宽学生的胸襟,培养学生高尚的趣味和格调,可以使学生更深地感受人生的美,更深地感受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使他们增加对人生的爱,使他们产生一种感激的心、感恩的心,从而激励他们超越个体生命的有限存在和有限意义,去追求一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和更有情趣的人生。

一个人如果远离经典,老是读三四流的作品,老是看低俗的演出,老是听低俗的音乐,自己的情趣、格调、眼光、追求等也会慢慢降低,这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当代俄罗斯电影大师塔可夫斯基说,母亲在他小时就建议他读《战争与和平》,并经常告诉他书中哪些段落写得好。这样,《战争与和平》就成了他的艺术品位和艺术深度的标准。

反之,一个人如果从小接触的都是垃圾文化,那么他就再也接受不了文化经典,因为他的文化品位早被文化垃圾低俗化了。一个人读的书、欣赏的艺术构成一种精神文化环境,它会很深地影响一个人的文化气质和文化品格。所以,在青少年阶段,要加强艺术经典教育,这也是美育和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

不仅在课上,美育应伴随人的一生

美育的目标和功能不仅仅是增加受教育者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受教育者去追求人性的完美。实施美育不等于开一门课,美育应贯穿于学校的全部教育中,包括课堂内外。美育也不应仅局限于学校范围,应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伴随人的一生。

美育可以从多方面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但美育和审美活动对人生的意义最终归结起来是提升人的境界。

从表面上看,大家共有一个世界。实际上,每个人的世界是不同的,就是每个人的境界是不同的。人生境界对于一个人的生活和实践有一种指引的作用。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境界,就意味着他会过什么样的生活。作为人的精神世界,好像是“虚”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实际上它是一种客观存在,是别人能够感觉到的。

中国古代思想家都强调,一个受教育者,一个学者,不仅要注重增加自己的知识和学问,更重要的是要注重拓宽自己的胸襟,涵养自己的气象,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人生的艺术化,就是追求审美的人生。我们的艺术教育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追求审美的人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什么是审美的人生,审美的人生就是诗意的人生,创造的人生。一个人的人生充满诗意和创造,一定会给他带来无限的喜悦。艺术教育应当超越技术的层面和功利的层面,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追求审美的人生、创造的人生、爱的人生,在这个过程中,拓宽自己的胸襟,涵养自己的气质,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在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还要加强对社会文化环境的治理和建设,清除不利于青少年精神健康的因素,特别要注意扫除各个文化领域的垃圾和文化毒品。影视、美术、音乐、网络游戏、平面媒体、广告以及互联网等的人文内涵、格调和趣味,是构成社会文化环境的重要因素,它们对青少年的影响非常大。而渗透在其中的趣味、格调、价值观,对于广大青少年的影响很大,可能超越了校内课堂教学对青少年的影响,需要关注研究。

作为一名教师,叶朗希望我们的电影、电视和音乐、美术作品以及广告文化、网络文化、手机文化等,能向年轻一代展示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中健康的、正面的、美好的东西,传播健康的格调和趣味。因为美的东西能使人感受人生的美好,使人产生一种感恩的心理,产生一种崇高的责任感,使人感到要对这个世界、对人生做些什么,从而引导人们去追求美好,提升境界。

叶朗认为,对青少年的教育来说,美的东西非常重要。不是说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中没有不健康的、负面的、丑恶的东西,但是从总体上来说,中国文化是健康的、美的。中华民族是有着强大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的民族。我不赞成有的人把中国一些阴暗的、畸形的、丑恶的、血腥的东西放大或夸大,拼命渲染,或者把中国人一律都描绘成愚蠢的、丑陋的、发呆的模样,显得中国人如同没有头脑、没有灵魂的傻瓜。

叶朗表示,这样的所谓作品将难以增加青少年的民族认同感和中华文化根基意识,也难以激励年轻一代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这样的作品,可能在价值内核上迎合了西方某些人对中国文化的误解和曲解,但从根本上不可能获得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向往,不可能增强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吸引力。

美育属于人文教育,它的目标是发展完美的人性。美育可以从多方面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和品格,培育审美心胸、审美能力、审美趣味。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大力培养创新人才,加强美育是培育创新人才的需要。美育可以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一个人要成就一番大事业,除了要有创造性外,还要有一个宽阔、平和的胸襟,而这有赖于美育。美育,应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伴随人的一生。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