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立互联网+潮头,推教育资源共享

时间:2016-03-16作者:王嘉毅来源:《教育家》杂志2016年3月号

(三)机制创新就是让各结构、各部分都充分地动起来

刘延东副总理在第二届全国信息化大会上提出,要积极探索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国内外企业深入开展合作。这一思想为我们开展共享机制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 甘肃教育移动学苑的例子,也是一个以教育事业为生的民营企业参与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典型案例。甘肃教育移动学苑是甘肃省电化教育中心与一家本地企业合作研发的,面向学校、老师、家长及学生的教育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团队聘请了甘肃的部分名师,聘请一些一线教师制作资源、推送资源。截至2015年11月20日,甘肃教育移动学苑平台的阅读量达到四百多万人次,阅读次数达到了七百多万次,课程资源的阅读量也达到了四百万以上。公司为此做了很大投入,负责人很有激情。这样一些肯在教育上下功夫的企业,加上政府的引导、服务,成为数字资源建设的正能量。

(四)政府搭建的公共服务平台是资源共建共享的主阵地

如果没有基础教育资源平台,共建共享的机制就难以落到实处,所以,建设怎样的平台,决定着共建共享的质量。穷省办大教育需要创新再创新,搞教育信息化就要大胆地试。甘肃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省份,更要在动员社会力量方面动脑筋、想办法。国家“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为甘肃省三千多个教学点长期持续使用优质教学资源奠定了基础。甘肃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也是典型的政府引导、企业推动建设的例子。截至目前,我们用很少量的钱建成了“甘肃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并且开展了很好的应用。没钱不能等,资源建设一天都等不起。我们的考虑是先建设,先让学生们用起来,等我们经费下来,实行政府购买服务。到那时,我们的学生已经受益很长时间了。这两个例子都是和企业深入合作建设数字教育资源的例子,都是机制创新带来的成果。

基于资源平台怎样开展共建共享?基本的想法就是利用平台在县域、市域、省域范围内教师共同进行学科教研,围绕课题、专题、地方特色课程、教法等方面进行共建,区域内共享研究成果。总结起来就是开展校内立足课堂的资源共建机制,开展立足学科发展的区域内的资源共享机制。在这方面,我们有很多应用案例。我们创办了甘肃第一家教育互联网期刊,五泉09(1班)的师生在网络空间里学习生活六年,留下了他们成长的印迹。天祝县开展的教师网络教研将城里老师和远在百公里之外的红疙瘩小学教学点的老师紧紧地连在了一起,技术的创新成就了资源的共享,为实现教育均衡打下了基础。

 

三、构建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有效机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互联网+的新时代,需要我们用互联网的思维去再造教育,而不是以往利用互联网的手段去辅助教育的发展。只有将互联网的规律和教育的规律有机结合和充分发挥,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互联网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中的作用,才能实现互联网对教育发展的促进作用。在构建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有效机制过程中,下面几点需要特别注意。

(一)平衡各方诉求,提供跨界融合的合适土壤,实现共建共享

共建共享其实就是目前众筹的概念,暗含了互联网的本质特征。共建共享也是一个发动群众的过程,一定要建立一个平衡各方诉求的机制,把握政府、学校、企业各自的需求点。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秉持共赢的思路、开放的心态,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我们要善于吸引那些对教育有感情,对教育有远见的企业家投入教育。不要对企业预先抱有戒心,怀有二心,应当要有诚心,有信心。我们要建立一个大家都愿意参与的良好机制,吸引政府、企业、学校的人进行跨界参与,融为一体,运用互联网思维中的跨界融合,做好共建共享。

(二)资源平台建设的模式要多样化

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模式要多样化,既要有b2c模式,也要有c2c模式,还要有其他模式。淘宝模式和京东模式各有价值。按照“政府统筹引导、企业参与建设、学校购买服务”的原则来理解,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其实就是一个中枢,既要有自身建设的资源,也要对各企业平台形成一个调度和统筹,形成资源枢纽。另外,也要不断创新模式,敢于打破现有的模式,只要是有利于共建共享的,都要勇于尝试、善于总结,将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成资源共建共享服务的重要支撑。

(三)共建共享既要大兵团作战,也要有游击战作为补充

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甘肃今年利用“改薄资金”集中建设“班班通”教室的费用大概是4个多亿,这4个多亿中的一部分要用来购买数字资源。这样大规模的集中采购,目标是使全省近四分之一的学校可以长期免费使用数字资源,同时也要注意调动各方积极性参与共建共享。举一个例子,中国藏族中学网是我省天祝藏族自治县民族中学创办的一个藏文网站。网站采用国际通用的喜马拉雅藏文字体和先进的后台管理系统,开设了10大板块,480多个栏目,上传课件、文本及音视频教育教学资料2万多件。网站的建成为五省区开设藏文类课的中小学搭建了资源共享、远程交流的平台。借助“中国藏族中学网”,我们为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五省区多次承办双语课件大赛、优秀藏作文大赛等赛事。

(四)应用驱动,形成“应用”倒逼“机制”的局面

共建共享一定要站在解决问题的角度思考问题,可汗学院的成功是典型的应用驱动的例子,为了给小孩子补课而开创了“微课”的时代。其实,微课的概念提出来后大家都不觉得陌生。我们要特别注重那些真正有利于解决教育教学中真问题的思路、模式,将其研究透,形成模式、形成特色,也许这就是下一个可汗学院。应用对机制的创新形成倒逼事态。甘肃教师学苑就是一个这样的例子。

这是一个自媒体的时代,是一个去英雄的时代,也意味着人人都可以当英雄。蕴含在教师们身上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机制创新,使所有的教师和学生乃至家长去建设、去应用,政府、学校、企业,学生、教师、家长都将会从共建共享中受益。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