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让戏剧创作和表演进入高中课程

时间:2016-03-16作者:赵向东来源:《教育家》杂志2016年3月号

戏剧是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是一门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老的艺术。通常情况下,戏剧是由演员将某个故事或情境,以对话、歌唱或动作等方式表演出来的舞台艺术。

高中教材中选编了许多中外优秀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同时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载,我校以戏剧创作与表演的方式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目前学校开设的戏剧创作与表演课程内容有高一年级的《家》《音乐之声》,高二年级的《雷雨》《红楼梦》《威尼斯商人》。学校为学生表演提供简易的服装和道具。每个班级创作剧本并排练,年级竞演选出优秀参加学校汇演。

经过两年的实践,我校形成了对这一课程价值的实践感悟。

第一,任务驱动下的参与体验式学习,使学习变得更加深刻,学习效果得以提升。

戏剧创作与表演,学生的学习目标很明确,即创作剧本,根据剧本实现表演。学生认真阅读文本,研究表演方式,创作出剧本。通过模拟场景进行表演,在创作表演中形成对文本的深刻体验与感悟,从而实现了深度学习。

第二,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相对于传统的阅读和课堂文本解读方式的学习,以戏剧创作和表演为主要形式的学习更具综合性,突出特点是团队学习和体验式学习。团队学习组织内部成员的学习内容具有相异性,以班为单位的戏剧创作与表演课程,每个学生在其中都要承担一定的工作,剧本创作需要集体讨论,舞台表演更需要灯光、音响、布景、服装、道具、音乐等的配合才能实现,学生在团队学习创作中交流、分享、体验,形成自己的感悟,更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第三,教育的人文性目标得以落实。

教育的人文性目标重要的是优秀传统文化所承载价值观的传承。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首先是让学生学习,加深理解。其次是形成对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价值的认同,最终形成行为自觉,从而使社会文明得以传递。

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递有多种途径,以阅读经典,观看经典戏剧演出(或电影),进行戏剧创作和表演,这种任务驱动下的参与体验式学习方式,或许是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与传承的最有效途径。因为价值认同只有在实践中真正内化,才可能形成行为自觉。

第四,戏剧创作与表演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素养是后天习得的。我们要重新审视学生在校的学习方式和我们的教学方式。戏剧创作与表演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艺术表现、创新思维、沟通合作等核心素养。高中生的知识基础和思维发展水平,他们已经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完全有能力理解中外经典名著并创作加工,最终以戏剧表演的形式进行表达,戏剧创作与表演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渠道,戏剧表演应当进入高中课程。

第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

戏剧创作与表演课程的开设,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实施课程的相应素养,如剧本创作、导演、表演技能指导、历史文化知识(如服装、道具的选择)等。为此我校组织语文、英语、音乐、美术及其他学科的文艺骨干去北京国家大剧院、老舍茶馆观看传统话剧。同时这门课程开设,往往不是由一个教师来完成的,需要组建一个团队共同实现。戏剧创作与表演课程对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重要作用,我们仍行走在探索的路上。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密云中学)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