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普通话之乡,唱响不普通的特色华章

时间:2016-07-12作者:刘鑫来源:《教育家》杂志2016年7月号

今年在成立研训中心的基础上,我们又开展了“两名一品”的培树工程。从培树名师、名校长入手,打造品牌效应。特别将培树名师与教研活动结合在一起。县教研室积极推动名师工作室建设,同时用名师带动一些中青年教师搞科研。为激励名师工作室的成长,设置了一系列奖励政策,尝试让企业跟名师工作室挂钩,提供科研经费,让老师有地位、有荣誉、有实惠、有前途。

 

健全激励机制,强化队伍建设

 

记者:您怎么看待队伍建设这个话题?在您心目中,理想的管理团队和教师队伍应该是什么样的?

吴树申:干部和教师队伍是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头活水”。近年来,在干部队伍建设上,我们建设并完善了校长培养、选拔、任用、交流和考核机制;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大力实施支教工程和城乡教师对等交流活动。建立健全了中小学教师编制动态管理和长效补充机制,不断优化教师的学科结构、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我们先后实施了以校长为核心的教育管理干部素质提升工程,以教科研为先导的教师专业素质提升工程,以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为重点的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推行了教育管理目标机制、教学管理评估机制、过程管理督导机制、绩效管理奖惩机制、人事管理竞聘机制、文化建设长效机制。启动了培树“名师”“名校长”工程,通过打造“品牌学校”,促进我县教育均衡发展、内涵发展。充分发挥教育研训中心的作用,积极构建“问题驱动,研训一体”的工作机制,以名师工作室、名校长工作室为引领,坚持全员式、多层次、宽领域的大培训思路,促进全县教育管理干部和教师素质提升。

理想的管理团队和教师队伍一直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我们期望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培育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业绩突出、学生爱戴的名师,培树一批理念先进、治校有方、社会认可的名校长,建设一批管理科学、特色鲜明、质量优异、群众满意的品牌学校。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