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从理论到实践,核心素养教育如何“落地”?

时间:2016-07-12作者:姜乃强来源:《教育家》杂志2016年7月号

陈有义教授表示,核心素养教育应该与素质教育有所不同。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许多地方开展了素质教育,他曾看到了课改的新内容与新标准,给他的整体感觉是那个时代的中国教育渴望改变,渴望走出应试教育,改变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模式,实施以学生为主导的教育模式。

素质教育走过了这么多年,有些人开心,也有一些人不开心,还有一些人很失望。那个时候人们谈论素质教育的时候,对于重点应该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与素质不是很清楚。今天,人们在谈论核心素养时,就非常清楚地知道具体要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和素养,这应该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这也是核心素养教育与素质教育最大的不同。

什么是能力?什么是素养?陈有义教授说,这也是困扰了他很多年的问题。有些人在谈能力,有些人在谈素养,两者该如何区分?他们在做了大量研究之后认为,能力是知识、心态和技巧的综合体。素养比能力多了三样东西,而且这三样东西非常重要。它们分别是:用能力解决现实问题,有一个很好的习惯,能够不断地自我学习。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要使他有创新的习惯。这种培养工作如何落地?也许人们会觉得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件很难的事情,大家可以尝试一下三分钟内学会创新。比如,把两样东西结合起来找到新卖点:飞机+轮船等于什么,是航空母舰。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培训农村的教师,这就是素养教育教师培训落地的关键要素。

 

刘坚:关注课程,关注教与学,关注考试评价,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这些应该是核心素养教育落地的关键环节

 

刘坚教授表示,核心素养与我们的课程改革及多年来倡导的素质教育是一脉相承的。什么是核心素养?孩子成长中,最让父母牵挂的是哪些素养,一定不是简单的身高、体重、工资、单位,真正让父母们牵挂或放心的一定是孩子的善良、正义、勇敢等品格,或是在关键时刻孩子的勇于担当、与人合作、能够和不同的人打交道等,这样的一些因素应是作为父母最为关心的。

人们一直在追问,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我们该如何让教育回归本质?教育与经济发展的水平有关,但与经济发展不是简单对应的因果关系,而是相互关联甚至要优先考虑的问题。我们培养的新一代公民应具备怎样的素养,这是发达国家与欠发达国家都要面对的。

核心素养因为涵盖了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考,有效沟通与合作等因素,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而核心素养中的沟通与合作因素更被人们所看好。当然,核心素养教育实施的关键,在于相关举措的“落地”。这种教育不应该是一阵风或者是几个做研究的人在教室里做的事情,更多的需要付诸实践。

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学习变革的重要性,评价改革的重要性,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这些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上世纪90年代,大家都在讲素质教育,那时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孩子们参与的吹拉弹唱等活动。而在学校,孩子80%以上的时间是在与课程打交道,80%以上的教师是在教授一门或几门课程,学校的资源80%会用于课程与教学。如果离开了课程这个主要的领域去谈核心素养,很可能会像上世纪90年代那样,一说素质教育就看看艺术教育获得了什么奖、体育活动获得了什么奖。

当然,并不是说学生参与这些活动不重要,但如果偏离了教育最主要与最核心的内容,这种教育就很可能会出现问题。因此,从核心素养教育的实践层面来讲,首先需要关注的还是课程,需要对教与学进行关注,同时还有对考试评价的关注与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关注,而这些应该是核心素养教育落地的关键所在。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