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三力齐发:找准信仰的“支撑点”

时间:2016-07-13作者:邢伟   祝明伟来源:《教育家》杂志2016年7月号

学校是我家,家中有我。开展“我爱我的家人,我爱我的学生,我爱我的学校”三爱阳光教育活动和“家中有我”系列活动。以处室和年级组为单位,组织召开教师层面的民主生活会,对自己以及身边同事的教书育人工作,从优点和存在问题两个方面进行剖析。评选“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优秀典型”等模范教师。

党员领先,教师争先。在师德考核、优质课堂教学评选、个性课程建设、绩效评价等常态性工作考核中,对党员的实际情况进行标注、公示,适时组织生活会,引领全体党员老师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实现入党宣誓时的诺言。

 

尚正承责,学生有动力

 

学校致力于用阳光正向的文化引领学生成长,注重深挖校园里阳光的人和事,以小见大,让“正能量”根植学生心田。

我在镜头中长大。师生拍摄的《请不要闯红灯》参评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组织的2014年全国文明交通宣传作品征集活动,在微电影类作品中荣获全国一等奖第一名,为山东省各类参评作品唯一的一等奖。《父亲节的礼物》在2014年6月15日父亲节当天,被《中国教育报》通过微信平台向全国推荐,荣获2015年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作品大赛一等奖。2015年12月,两部微电影双双荣获第二届“日照文艺奖”,为全市同一单位唯一两部作品同时获奖单位,为全市学校唯一获奖单位,并获2万元资金奖励。校园微电影课程建设经验也被新华网、大众网、省教育厅、《半岛都市报》等媒体宣传推介30余次。学校被评为“全国校园影视教育研究实验学校”;在2013-2014年度全国校园影视教育研究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优秀论文评选表彰活动中,荣获先进集体和1金3银1铜的好成绩;被市电影艺术家协会、市微电影协会吸纳为会员单位。2016年暑假期间,将拍摄第三部校园微电影《最美红领巾》。

寻找“校园最美背影”。初中部的两名女同学随手捡起校园里的垃圾,学校仅有她们的背影照片一个线索。随后,学校利用这仅有的线索,发动全校师生寻找到了她们,用“小行为”展现“大修养”和“正能量”。

成立“校园信使”和“校园义工”队伍。学生自愿报名担任,“校园信使”负责分发学校的报刊杂志和师生的信件,“校园义工”常年活动于校园,活动于养老院、社区、广场等社会场所。为给学生和家长提供更多的阅读时间,学校图书馆在周末也坚持开放,每天来图书馆就读的读者达300多人,在图书馆服务的工作人员全部是学校的师生和家长志愿者。

设立“诚信书吧”。学生将自己闲置的图书注明姓名、班级和“明码标价”后,带到“诚信书吧”里出售,平时可以自由阅览,如有购买意向,可以按照标价,将费用装入学校专门设计制作的信封并投进书吧的信箱里,“校园信使”再定期将信封送至书主。

开展义卖活动。每届毕业年级成立义卖小队,他们利用傍晚和晚上的时间,对自己的旧书本和学习用品进行义卖。小学部2014届毕业生义卖所得费用811元,全部无偿捐献给了四川省喜德县西河乡书口村的学生。 2015届毕业生义卖活动已于6月份完成了志愿者招募,将于暑假期间开展此项活动。

师生携手同发展,菁菁校园硕果香,承载着新的希望,怀揣着教育理想,五莲县实验学校依然前进在拼搏的路上,继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做细、做实!

责任编辑 吴嘉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