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语言:助推世界进步的力量

时间:2016-08-22作者:李鲁山来源:《教育家》杂志8月号

语言文字保护任重道远,我们责无旁贷

记者>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重点有哪些?

李宇明> 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重点,实际上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一是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二是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三是培养各种外语人才。

这三句话中,第一句的重点是规范使用普通话,提高普通话使用质量。过去是解决能不能通话,现在是解决能不能高质量通话。我们要对普通话水平较弱的部分农村、中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采取措施,全面提高公民语言能力。第二句的重点是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把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当成我们各民族的宝贵财富。方言里包含的东西不仅有语言,更有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创造,保护方言,是对我们文化的保护。第三句的重点是不仅要培养英语人才,还包括要培养各种外语人才。特别提醒一句,有人将德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语种称为“小语种”,这是不正确的,上述语种在世界文明发展进程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没有大小之分。我们可以考虑在东北、西北地区开设俄语教学,在西南和东南地区开设东盟国家的语言教学,培养各种外语人才是中国走向世界非常重要的战略。

现在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员流动及人们文化程度的提高,多种方言和民族语言保护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这个时候,中央提出科学保护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这是非常重要的,这对国家和民族具有深远的意义。从过去语言文字一般规范性整理转向进一步的保护发展,提出了科学保护,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在这一过程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方言、少数民族语言相互配合,又各自发挥主体性、多样性的重要作用。

从另外一个方面说,各民族的语言地位是平等的,但是功能是不同的,有的民族有文字,有的没有文字,所以要提科学保护,最重要的是要分类,要尊重,要平等,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这片土地上的各民族语言都要加以科学保护,包括汉语方言,它同样需要保护,同样是我们民族的宝贵遗产。

语言是硬实力,能产生真金白银

记者> 李书记,请您谈谈如何正确对待目前社会语言生活的各种现象。

李宇明> 今天我们的社会语言生活是活跃的,有各种各样的情况,充满了智慧、生机和活力,社会生活怎么样,语言生活就会有反应。新的思想、新的有趣的事,会产生新的词汇,这样的现象,反映了社会的发展,怎么看待它,要有一个自然的心态,不管政府还是学界,关键在于引导,要让大家知道社会语言生活是什么样子,应该树立正确对待语言生活的新观念,要心平气和地看待,有批评、有鼓励。语言跟食物一样,好的东西要吸收,不好的东西自然淘汰掉。我们不要把汉语看得太软弱,汉语比我们每一个人想象的都强大,它历经几千年的磨砺,不但没有消亡,而且到今天发展得很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我们要经常给汉语“诊病治疗”,对于其中的问题,进行规范化处理,这项工作,放在全国广大中小学率先进行,势在必行。

每年我们创造3000个有意义的语言单位,能够固定下来成词的,有500个左右,不要小看这500个新词,语言创新是很难的,至于有人认为年轻一代创新词太多,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去看,但是有的人用脏字眼,我们要坚决反对。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是人类最好的化妆师,语言是帮助人们美化社会形象的关键元素,包括语言的交流使用,有人一讲话就尖锐刺耳,容易让人反感,有人则气沉丹田,声音平和好听。

北京市语委研究团队创新倡导建立语言会展产业,将所有的语言商品、产品作为展品。目前,世界上有英语区、法语区、德语区等多个语言会展产业,就缺少一个“大华语区”,明年有望在北京举办国际语言文化博览会,这是一件很好的事。瑞士一位经济学家研究,语言对社会的GDP贡献度可达9%至10%,按照这个理论,去年我们国家语言对社会经济的贡献度达到了6万7千亿元,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

如果我们将“一带一路”需要的语言产品,包括软产品和硬产品,如手机、软件、输入法、翻译服务、书法艺术等进行市场化运作,对于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等战略发展都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对整个华语在世界的影响起到很大的作用。与此同时,北京市语委将语言文化建设与公民素质培养结合起来,出版了一套十六本的《北京市民语言文化阅读书系》,这套书一经出版很快就受到读者热捧,登上了“中版好书榜”,他们将语言与公民的文明、文化结合起来,这是一件意义非凡的工作。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