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内外联动绽鲜花 “书香校园”整体化

时间:2016-09-13作者:本刊记者 梁希理来源:《教育家》2016年9月号

把教师也纳入“书香校园”工程的开展对象当中,是由于校园文化的建设注重整体性的,师生都同是校园文化的建设者和受益者。阅读对学校整体的涵养路径也是从上而下:教师会在授课和育人过程中会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学生会不自觉地进行模仿,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学习。

缓慢但长久的影响,是阅读理解与写作、表达能力的提升。在一间教室外墙上,记者看到了几篇本班学生写的文言文,班主任告诉我们,这都是学生在阅读结束后自己仿写的。班主任谈到,通过仿写,学生可以把读过的内容加以运用,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即使只是在形式上的模仿,但已经完成了一次知识输入到知识输出的过程。学生们反馈,阅读时不理解的内容,在仿写后慢慢体会了,特别是文言文,时间长了也积累下一些常用词的表达,对文言文通篇大意的把握能力比以前要强了。

六中的阅读活动也注重结合个人的演讲表达。学校为学生们开设有“洨滨学生讲坛”,通常在每年元旦前夕进行。学生们读的书籍不同,主题多元,也不止局限于文学类,还囊括政治、经济、科技方面。以演讲表达的形式进行,为学生互相学习搭建平台的同时,也检验了学习者文本理解程度,同时还锻炼了口头表达和思维能力。主管“洨滨学生讲坛”的陈副校长发现,以往有些学生读书很多,但是在分享交流时就言不达意,问题就在于逻辑不清和口头表达欠缺。回到语文的学习上,逻辑不清和表达欠缺会影响语文写作等各方面的发展。

在读书活动开展的初期,问题不少:师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应付了事;读书笔记里缺乏个人见解,“读”和“思”有机结合不好;有些感悟比较空洞,多是对文本的摘抄再发表几句评论;有些老师的读书笔记不善于联系日常教学实践,仅停留在理论上等等。但随着活动向前推移,这些问题都越来越少。

总的来看,六中的阅读活动不是纯粹的“读书”活动,而是读、写、讲结合的整体工程。相对应的,这也是当前语文教学培养“听说读写”能力所需要的。

资源开发,氛围营造,阅读场景构建

为了构建起“阅读”的场景,激活师生阅读兴趣,六中还积极开发、挖掘了各种阅读资源,并进行有效地组织和管理。

中外名著文化墙 宁晋六中的文学路上,长达400米的“文学墙”由120块设计精美的展板组成,展示了中外文学的发展历程,荟萃了古今中外文学经典。漫步于文学路上,浓郁的文学气息扑面而来,令人流连忘返。

“成长”记录牌 名为“成长”的作品展示牌有4×1米,就位于每个教室的外墙上。在上面,你可以看到学生们手写或打印的习作练笔、读书心得。这既是展示了学生的才艺特长,让其他学生学习其品评阅读时的独特视角和独到见解,又见证记录了学生的成长历程,同时又是对学生的积极鼓励。

图书角 图书角是学生课外阅读最方便、快捷的图书源。学校充分利用空间,建立起形式多样的图书角。各班拥有自己的图书角,图书来源有两个部分:由班级集中从图书馆借阅或是由学生提供,推荐互阅。在学校连廊、楼道、乒羽馆、大厅等学生活动场所,则设有图书驿站,学生在休息时间可随手翻阅。校园中青草绿树间的石桌、石凳也为学生读书休闲提供了良好环境。

“改革征途多磨难。”校长李喜中知道,六中的老师也知道。所以对于校园读书活动推行中遇到的问题,六中人态度一致:逐一面对再逐一解决。也许,这就是宁晋六中校园读书活动得以持续多年的原因。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