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海英草”为什么这样红

时间:2017-09-22作者:王俊文来源:教育家杂志

一张校长给老师的承诺书,饱含了他对学生的宽厚仁慈,倾注了他的辛勤汗水,那超越血脉的大爱,彰显了崇高和神圣的心灵

 

他常说,每个孩子都是一种珍贵存在,不抛弃每一个学生,要润泽中等生,关爱潜能生,心育优等生。塑造的力量体现在学生内心深处的“ 触动”,能让孩子“ 内疚”的纪律约束,才是最伟大的教育力量。

有这样一件事。有一个学生因性格叛逆不服管教,同老师发生肢体冲突,老师很气愤,下决心要开除这位学生。没办法,滕兆敏给这位老师写了保证书,承诺“ 如果再犯,一切由我负责”。他耐心地对这位老师讲:“ 在父母眼里,孩子是上天送来的最好的礼物。如果我们把他开除了,他这辈子也算完了。

没有这些磕磕绊绊的事,还要我们老师做什么。或许我们的使命,就是来拯救这些折了翅膀的小天使的。”

有这样一个场景。因为这个学生的父亲违纪,其母亲只得离婚改嫁,母亲同继父生了小弟弟,继父又嫌弃他,母亲只好又离婚,带着他和弟弟挤进单位旁边的一个小房子。元旦之夜,当千家万户都在庆祝新年到来的时候,这一家人却蜷缩在一张床上,孩子母亲感到万念俱灰。就在这时,滕兆敏来了,带着节日的礼物。或许是长期缺少父爱,或许是滕兆敏的真诚和善打动了孩子,孩子忘情地扑到滕兆敏的怀里:“ 滕老师,您就做我的爸爸吧!”

滕兆敏亲切地抚摸着孩子的头,对着孩子母亲说:“ 妹子,如果不嫌弃,你就做我的妹妹吧。带着孩子好好过,苦日子终究会熬到头的。”

“爱之深,关之切”。滕兆敏有一个特异功能,那就是认人记事,学生没到校,他就能认下三分之二。南开大学毕业的徐文翔回忆道: “ 去新班级报到的那个早晨,刚进入教室,滕老师就和蔼地问我:‘你是徐文翔同学吧?’我非常惊讶——以前我和滕老师并不认识,他怎么会知道我的名字呢?更让我惊讶的是,接下来进入教室的每一个同学,滕老师都能叫出名字来。后来才知道,在拿到班级名册后,为了能和新同学尽快交流,便于对每个同学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滕老师已连夜认真研究了每一个同学的资料。”

滕兆敏的办公桌上有一本磨损得厉害的相册。

闲暇时间,他总会打开这本相册,里面除了他个人的一些照片外,更多的是学生的照片。在他眼里,每一个学生也都是他的孩子。

从20岁那年成为教学能手,一直到现在,滕兆敏除了是一名语文老师,更重要的角色是班主任,现在更是全校3000多名学生的“大班主任”。马卡连科曾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此,滕兆敏在日记中写道:“ 用爱心去对待每一个学生,不以家庭贫富、学业优劣去亲近或歧视学生,让每颗种子发芽,让每朵小花绽放,努力把学生培养成气质高雅、学有所成、勇于创新的地球村优秀村民。”

考上清华大学的于国强同学回忆道:“ 滕老师的家庭也不富裕,但是对于我们离家远的孩子他总是格外关心,中午会叫上我们几个同学去他家里吃饺子。滕老师还喜欢用录音机放《梁祝》《二泉映月》之类的曲子给我们听,好温馨哟。”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爱,有不少学生都会情不自禁地叫滕兆敏一声“滕爸爸”。

有个叫安大强的男孩,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但性格过于敏感、内向。高一第一次家长会上,滕兆敏看到安大强妈妈满头白发,经了解,才知道,孩子幼年丧父,家庭负担过重。那名无声哭泣的母亲拜托他:“ 孩子是我全部的希望,希望老师多多关照。”

从此,滕兆敏对安大强倾注了更多的柔情和关爱,有意识引导他参加班里的活动,并发动其他任课教师和他交流。一个暖暖的春日,滕兆敏还来到安大强的家,看望他年迈的爷爷、奶奶。

师生的心就这样越来越近,安大强的脸上慢慢有了笑容,性格也开朗起来,他被推选为副班长和团支部书记,被评为“日照市优秀学生干部”。那年高考,他顺利升入南方一所重点大学,如今在工作岗位上也是出类拔萃。

有个学生叫邓如,高二那年的中秋节,他父亲突然去世。邓如没想到,大雨中,滕老师到了他们家,为他父亲送来了花圈,还留下几百块钱。

邓如和哥哥都在实验高中,哥哥上高三了。父亲走后,母亲掂量着,自己只能供一个人继续上学,怎么办?揪心的母亲想出一个办法,哥俩抓阄!懂事的兄弟俩都不抓,要把上学的机会留给对方。

滕兆敏被深深感动了,几经波折,苦口婆心,他终于打动了一位企业家,赞助两兄弟读完高中。

他常对因家庭困难而自卑的学生说的一句话是:苦难,并不是我们的错啊!

都说拯救迷恋上网的学生是一场不对等的拔河比赛。一边是父母和老师苦口婆心的说教,一边是网络世界的巨大诱惑,靠爆发力是不行的。怎么办?

经过仔细研究,滕兆敏发现,上网的孩子更多的时候是因为正常的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他班上有一个学生就是如此。滕兆敏引导这个学生阅读报刊和经典名著。渐渐地,他喜欢上了阅读和写作。有两篇文章发表并获得了国家级大奖,还在全省电脑知识大赛中获奖,现在在杭州上班。这样的孩子又生活在了阳光下。

作为一校之长,他心里装着每个孩子的“成长档案”,对金康、滕金鑫等几个智障孩子,滕兆敏更是关怀备至,时刻把冷暖挂在心上,对他们倾注了更多的心血。有时亲自给他们洗脸,给他们带好吃的,几个孩子都不认字,但见到他就围上来,就像见到亲人,有时还把水果悄悄放在他的办公桌上。

十指连心,血肉情深。如今,北京路中学都有不少“ 二代生”( 父母做过滕兆敏学生)。出于信任,家长们总是千方百计把孩子送到滕兆敏的手上;有的学生虽然毕业离校多少年了,但仍对母校恋恋不舍,哪怕就是到校门口站上一站,为的就是见上他们心里“ 男神”一般的滕老师一面。他是一个深受孩子们爱戴,同时也深深地爱着师生们的好老师、好校长。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