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北京二十中牵手克中友好协会,跨国签约培养艺术人才

时间:2017-10-11作者:记者 嵇玲来源:教育家杂志社

10月10日上午10时,北京市第二十中学与克罗地亚克-中国友好协会关于加强教育领域深度合作、建立长期合作机制的协议的签约仪式在学校艺术中心举行。北京市第二十中学集团校长陈恒华和克中友好协会会长司马安代表双方签订了合同。

北京市第二十中学与克中友好协会的合作,是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战略的大背景下由中国国家外国专家局文教司主持进行的。这项合作旨在促进中国和克罗地亚两国教育和艺术交流合作、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外专局文教司建立的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首个基础教育合作项目,将对后来者起到极大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北京二十中牵手克中友好协会,跨国签约培养艺术人才

陈恒华致辞

陈恒华介绍了北京市第二十中学的发展概况,重点提到了学校作为北京市艺术教育示范校在艺术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而此次与克中友好协会签约,首要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的艺术学习。

据陈恒华介绍,目前,克中友好协会会长司马安已经为北京市第二十中学联系了克罗地亚著名的里耶卡大学,为的是给学生的艺术学习提供更多的指导,更多的选择。“我们有信心把合作不断推向深入,希望未来能够设立一个克中教育合作项目,为艺术人才培养搭建一座桥梁,为更多孩子的艺术学习创造机会,提供更多的学习内容”,陈恒华表示,“虽然我们的合作还很小,但一定会为克中友谊,为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做出自己的贡献”。

 

北京二十中牵手克中友好协会,跨国签约培养艺术人才

司马安致辞

克中友好协会会长司马安,曾任克罗地亚副总理、克罗地亚驻中国大使,一直致力于推动克罗地亚与中国的友谊。他表示:“签署这份协议,最主要的目的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机会,因为我们的任务是帮助他们成为最优秀的人。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学校,任何一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我们需要频繁地进行交流。因此,我们的愿望是帮助两大洲不同的国家联系在一起,互相帮助,就像北京奥运会的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司马安认为,关于知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自由。“我们能够自由地进行交流,能够以最好的方式接触到最好的知识。我们此次来访的中学,是中国最好的中学之一。我们的心愿,就是把这么好的一所学校跟欧洲最好的学校连在一起。新的世界秩序正在形成,中国是引领这个新秩序的核心力量。把我们的学生带到世界各地,让他们进行一对一的交流,这就是我们的义务。”司马安说,“因此,我们在这里就是要助小小的一臂之力。今天的这个签约仪式是在向世界证明我们的决心。我们现在是跟一所大学合作,这只是一个开始,我们的愿望是和克罗地亚所有的大学合作。希望在中国有一个合作的网络,我们从艺术开始,未来在各个领域进行合作。我们知道这是一个极佳的理念,但也深知任重道远。此时此刻,我们所做的这个决定,一定会结出硕果。”

 

北京二十中牵手克中友好协会,跨国签约培养艺术人才

双方签约

北京二十中牵手克中友好协会,跨国签约培养艺术人才

完成签约

此次签约得益于国家外国专家局的主持和牵线搭桥。在签约仪式上,外专局教科文卫专家司副司长王嵩表示,克罗地亚是中国在欧洲的重要合作伙伴,那里不仅是马可波罗的故乡,还是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也是中国与16个中东欧国家“16+1”合作机制的重要成员。2017年5月下旬,外专局局长张建国率团对克罗地亚进行了正式访问,与克罗地亚有关政府部门、高校、研究机构达成了合作意向,并与克中友好协会建立了更加深层次的合作机制。双方商定,加强两国在教育、文化、体育、中医药等方面的广泛合作。这次北京市第二十中学与克中友协签署合作协议,建立正式合作关系,推动有关合作项目,正是双方推动“一带一路”重要战略顺利实施,促进两国教育领域合作交流的重要举措,必将为克罗地亚和中国在教育领域的深度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探索出双方在更广泛领域合作交流的有效途径。

海淀区教委主任陆云泉认为,此次签约仪式,对接了中国和克罗地亚两国学生之间的交流,不仅是文化、教育、科技、艺术的交流,更是情感的交流。这次签约不仅仅是北京市第二十中学与克中友好协会的对接,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项目,把海淀区、北京市乃至中国的基础教育,与克罗地亚的教育做一个对接。克罗地亚是一个非常具有历史文化的国家,而海淀的基础教育一直秉承着对外开放的理念,跟世界对话、对表和对接,希望通过这样的签约仪式,有具体的项目落地,进行实施和推广。

陆云泉表示,“希望二十中学能通过这样一个平台,更好地利用资源,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为孩子们提供更加丰富的课程,使我们的孩子不仅有一颗中国心,还要具有世界的眼光、国际的视野,为人类命运的共同发展,好好学习,为将来奠定一个厚实的基础。”

 

北京二十中牵手克中友好协会,跨国签约培养艺术人才

嘉宾合影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