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培养有思想的学生,从思辨开始

时间:2017-12-06作者:李玉秋来源:教育家杂志

教育家办学遵循人发展的逻辑,始于好奇心,进而培养观察力、学习力、探索力、领悟力、专注力和创造力。有创造力的人源于独立的个性和思想,学校教育致力于培养有创造力的人,可以从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开始。

思辨,是一种思考方式。思辨能力是一种抽象思维能力。简要地说,层次分明、条理清楚的分析,清楚准确、明白有力的说理,是思辨能力的主要特征。如果一个人在思考问题时能做到条理清楚,说理明白,就是具有较好的思辨能力。

学校课程为学生提供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学习过程对事物的情况、类别、事理进行辨别分析,提高其思考辨析能力。

 

立足课堂:“大问题”教学催生思辨力

为教之道在于导,为学之道在于悟,思考是教师送给学生最好的礼物。“大问题”教学的课堂努力让学生能开放、多元地去探索未知的学习意识。

“大问题”下的课堂教学,是以生为本,遵循学生思维发展规律的教学。尤其是所设计的核心问题具备外延大、问域质量精、思维含量大、思维水平高的特点,问题能承载知识的核心内容,问题能引发学生的争论,问题能提供较大的思考空间,问题的提出能引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问题难度能给予学生挑战的高度。

“大问题”的设计不仅能帮助学生建立教学支架,还体现在恰当、精准、最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用精、少、实、活的提问或问题将学生的思维牢牢吸引。问题教学以生为本,学生的思考就是教学的起点,学生的错误就是教学的资源。

在这样的体系下,学生会在一个真正有趣的课堂上表现出应有的兴奋和对知识的兴趣,学生的创造性、批判性、兴趣爱好和自主思考会得到保护和发展。

“大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学活动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大问题”设计符合学生认知和成才规律,始于好奇心,进而培养观察力、学习力、探索力、领悟力、专注力和创造力,规避了课堂琐碎的无序的问题割断学生认知和发展规律的现象。琐碎问题无法让学生形成思维链,不利于创设创造力发展的情境。

 

放眼未来:生涯规划设计促成学生思辨力

科学表明,孩子在0-5岁思考“我是谁”,8-18岁思考“我要成为谁”,9-14岁是观察创造能力发展期,从兴趣培养向价值创造过渡。人的生涯发展是一个持续的终身发展的过程,绝不是到了毕业或选择工作时才有需要。因此,学生只有从小开始建立适当的生涯观念,才能实现生涯发展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的生涯辅导与教育应从小学到大学持续地进行,贯穿在一个持续的过程中;应面向所有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受益;应全方位关注学生的生命活动,而不仅仅是针对课堂学习与学业成就。

初中阶段的7-9年级是学生的立志期,职业生涯规划是当今中学生必须重视的教育。所谓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让中学生尽早认识自我、认识职业、认识教育与职业的关系、学会职业决策,从小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职业目标,从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方面锻炼自己的职业竞争力。职业规划要趁早,人生设计在童年,但是学生在求学过程缺乏清晰的职业规划。

一个观念的转变,可以改变孩子的一生。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人格特点、能力、价值观确立自己理想的职业目标,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知识、职业技能、综合素质。学生通过探索职业和体验职业的过程,锻炼自己查找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适应社会、与人交往和与人合作的能力等。

学生认识自我、认识职业、认识学习和职业的关系时就是一个思辨的过程,这个思辨过程是在掌握大量信息后的辨别、筛选过程;是判断自我与环境的关系、预测自我与未来的关系,辨别自我与他人的关系的过程;同时也是不断建立目标和打破目标不断完善的过程。

 

以校为本:校本课程助推学生思辨力

校本课程蕴涵着民主意识培养的教育价值、合作精神养成的教育价值、自主学习能力养成的教育价值、培养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能力的教育价值、注重个性发展的教育价值和人文与科学整合的教育价值。它是灵活性、人本性、系统性、创新性以及民主性特征规范的、以校为本的课程资源的动态活动系统。

课堂是发现、发挥每一个学生专长和潜能的机会,课程的实施成为发现和发挥每一个学生专长和潜能的途径。丰富的校本课程数不胜数,如果从哲学层面思考,课程是学生从中思考人与物、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关系的途径。课程实施应该关注“人”,关注人的个性和差异,发现有差异的学生各自的价值。学校既要提供更多维度的课程内容供学生根据自己多方面的需要进行选择,也要提供多层次的课程供学生按自己的实际进行定位。而学生在多样化的学习机会中,个人的表现信息不断呈现,搜集和分析这些信息,不断给予发展支持、引导和校正,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认识自我、规划人生、积极主动发展的目的。这个过程促进思考和辨别能力的发展,从而形成自己的主见和独特思想。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 “人生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学习,还必须有思考的能力。”而孔子说过: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有独特鲜明个性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才是未来发展需要的人才,这样的人才会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搜集新信息、预测未来状况,形成自己的逻辑性思考,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坚持不懈地做事。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十五中学校)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