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迎接新时代的教育之变

时间:2017-12-25作者:钟秉林来源:教育家杂志社

迎接新时代的教育之变

 

即将过去的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良好开局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落实。

教育强则国家强,中国教育的普及程度不断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免费实施,学前三年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高等教育正在从大众化阶段快速迈向普及化阶段,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中国教育总体发展水平已经跃居世界中上行列。

进入新时代,教育面临着新的变革。

首先,教育主要矛盾转化。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迫切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短缺且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凸显,公平和质量问题突出。

其次,教育发展方式转变。从过去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转变为以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任重而道远。

第三,学习方式变革。互联网、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对转变教师角色,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提出了新挑战。

第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对学校促进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探索培养不同层次和类型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多样化实现路径提出了新挑战。

第五,教育国际化大趋势。人力资源和教学资源跨国跨地区流动加速,先进教育理念、现代教学方式和管理模式在传播中融合,对学习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成功经验,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促进中国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国际拓展提出了新挑战。

第六,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简政放权,优化教育治理结构和体系,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对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出了新挑战。

各级各类学校要主动应对新挑战,抓住新机遇,实现内涵建设。要坚持立德树人,发展公平、优质、多样的教育,为我国实现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转变贡献力量,迎接新时代的“教育之变”。

(本文选自《教育家》杂志2017年12月刊刊首语)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