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做“幸福教育”:为学生一生储备幸福

时间:2018-03-14作者:郭长安来源:教育家杂志

做“幸福教育”:为学生一生储备幸福

郭长安简介:中小学高级教师,教育部首期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学员。历任山西省平遥县卜宜一中、平遥县岳壁二中、晋中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现任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学校校长、支部书记。先后承担国家课题2项,省市级课题4项。曾获“ 晋中市劳动模范”“ 晋中市优秀校长”“ 三晋名校长”“ 全国特教园丁奖”等称号。

 

春之播种 懵懂光华

1988年,我踏进了太谷师范的校门,那个琴棋书画、笔墨纸砚的世界同我“刀光剑影”的英雄梦之间的落差曾让我一度迷茫。但也正是在那样一个校园里,一种青春的力量牵引着我,他们的才华,活力、智慧、笑容,是那样光芒万丈地照进我的心里,他们就在我的身边,我看得见,摸得着,同我虚无缥缈的“英雄梦”比起来他们是那样的真切……我第一次开始思考我为之奋斗的人生目标——人民教师,她那么平凡,却能让梦想开花;她那么细微,也能让春风化雨;她默默无闻,却芬芳四溢。

这期间有两个人,坚定了我要从事教育的心。

一位是我的学姐。在一次学校组织的演讲赛中,我认识了即将毕业的这位学姐。她说,毕业后她要回到家乡,希望家乡的孩子也能接受最好的教育,她要带他们诵读最美的文字,让他们的童音与心灵共舞;她要陪着他们笑,陪着他们闹,在他们心里播种一粒美美的种子,用爱的力量孕育他们,静待他们开花结果……我被她所描绘的理想彻底融化了。

另一位则是我的恩师。她说从教是她的志向所在,站在讲台上是她最幸福的时刻,她觉得这就是意义,因为教育有所期待,生活才有希望,人才会有坚持下去的力量。

师范学校的三年,有太多难以忘怀的点点滴滴,也有太多引领我成长的人和事。所有的一切都融进了责任、期待当中。前方是延伸的铁轨,走出校门的那一刻,少了懵懂,多了坚定,我找到了铁轨延伸的方向。

 

夏至未至 储蓄力量

毕业后,我回到了家乡的一所乡办中学,也是我曾经就读的母校,熟悉的校园,让我倍感亲切。只是从这一刻起我的校园角色发生了翻转——不再是学生,而是三尺讲台上的老师。

从拿到班级名单的那一刻,我就在思索,怎样向孩子们传达我的期待。最终,我想到了诗,把我的期待、我的要求、我的希冀结合孩子们的名字,藏在诗里。我给43个孩子每人写了两句诗,揣摩他们名字中所蕴含的父母的期待,转而以古典诗词的形式呈现出来,传递到孩子们手中。

一次家长会后,有一位家长特意提及此事,说孩子放学回家后硬要让他补出诗句的后两句,还把我写的这两句诗小心翼翼夹在日记本里,轻轻地说了一句“我会努力的”。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教师工作的意义。

作为语文教师的这些日子,在共读书、共成长的过程中,我开始明白对学生的尊重、宽容和等待是教育的原动力,这份爱才是照亮学生心灵的灯光!

 

夏至已至 缤纷绚烂

作为语文老师的时光,是学着如何成为老师、如何成为更好的老师的征途。从教的第二年,在这条征途尚未完全清晰时,我的身上多了另一个称呼“班主任”——这个世界上最小的也是最充满挑战的“主任”。我又变成了一个新人,需要从头再来。

第一次带班时,班级男生占了绝大多数,调皮捣蛋者不乏其数,尤其在自习课、晨读中,他们更是花样百出。作为班主任,最矛盾的问题在于管理的尺度该如何把握,管理的终点又是什么。投石问路,我开始埋首于名家言论中探寻答案。

魏书生、夸美纽斯、马卡连柯……我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专业阅读,并在这些专业书籍的陪伴中不断向前跨越,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我深切地体会到人的精神成长是和阅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是,在教育教学管理中总有各种突发意外状况让我们措手不及,这时经验丰富的前辈便成了活的百科宝典。班主任工作的千头万绪在他们的点拨下开始循序渐进;班主任工作中的烦躁焦虑在他们的细心指导和开解中变得自然顺畅。

在团体的影响下,在自我的提升中,我找到了作为班主任的“三项基本原则”:爱、尊重与唤醒。我也给予了这三个词新的内涵:尊重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换位思考;爱,是给孩子以温暖的心灵感受;唤醒,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金子,需要打磨、抛光,帮他发现自己的光芒。就这样,在书香的浸润里,在前人的帮助中,在自我的反思下,我看到了教育更真实的样子——不仅有困惑与纠结,也有顺遂与感动;不仅有磨砺与艰辛,还有相扶与相携;不仅有坚守与执着,更有挑战与从容。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