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长水教育,为“人民满意的教育”服务

时间:2018-04-10作者:嵇玲 刘秀萍来源:教育家杂志

经过四年多的尝试,张韶维和他的团队逐渐建立起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化发展的“长水模式”:通过对河北衡水中学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与云南省多个地区政府合作办学,探索出具有长水教育特色的办学之路;通过对衡水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融合,结合云南当地的政治、文化、经济特点,令“衡水基因”云南化;利用先进的学校管理体系,疏通人才引进渠道,构筑具有长水特色的教育人才平台。

 

长水教育,为“人民满意的教育”服务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是不可能真正强大起来的,只能是大而不强。强起来靠创新,创新靠人才。人才政策、创新机制都是下一步改革的重点。”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期间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了“人才”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性。

作为云南省政协委员,在教育领域摸爬滚打十几年的张韶维也深深地体会到“人才”对于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性,他多次在提案中建议“建立云南省基础教育人才引进机制,为优秀人才提供优惠政策”。而作为长水教育集团的董事长,张韶维充分发挥企业的“理念创新”和“人才引进”优势,将河北衡水中学等优质教育资源引入云南,与当地政府合作办学,将云南衡水实验中学由一个学校发展到六个校区集团化办学,探索出促进地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长水模式”。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8年“要加强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每个人都有平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成就人生梦想”。

“为人民满意的教育服务”,这是长水教育集团的理念,也是35岁的董事长张韶维的坚持:“党和政府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我们的定位就是为这个宗旨去服务。”他说,长水教育集团不会走买地建房之路,而是要坚定地服务于这个宗旨,提升地区教育竞争力,将集团的人才储备、教育资源等优势发挥到极致,为教育事业服务,同时也希望“长水模式”为其他地区的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一个可以借鉴的范例。

 

开办教育培训机构的经历让他感受到家长对“优质教育”的渴望

“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后对教育事业提出的新要求。从“两会”上受到广泛关注的“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抓紧消除城镇‘大班额’”等问题不难看出,“优质”和“均衡”成为老百姓最为关注的基础教育发展的两个重要问题。

张韶维早在七八年前就意识到了这一点,这得益于他在大学创立家教中心的经历。

21世纪初的大学校园里,很多学生忙着谈恋爱,上网聊天,参加各种学生社团,而张韶维最初作为“ 家教”军团的一员,却从中看到生涯规划,成立了昆明高校规模最大的家教中心,不到一年时间为近1000名大学生提供了勤工俭学的机会。大学毕业之前,他又看准同学们的诉求,办起了注册会计师培训班,还在学校里代理了“ 启航考研”。

初尝胜果,张韶维毕业后继续走在“办培训”的路上。从“启航”,到“巨人”,他合作的一直都是业内的品牌机构,而培训的项目也从最初的注册会计师、考研,转到了中小学生课外辅导,一步步紧跟时代步伐和社会需求。

“在做中小学生课外辅导的那段时间,我深深地感受到昆明的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上‘名校’,而当地的‘名校’太少了。”张韶维说,云南是一个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等因素为一体的省份,与国内教育先进地区相比,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尤其是基础教育存在着明显短板。

就是在那个时候,张韶维生出了一个念头:既然孩子们上辅导班的目的是为了考上好的中学,如果我们自己就有优质学校,那岂不是直接解决了家长的难处?办一所优质中学——怀揣教育理想的张韶维做了人生中又一个重要决定。

就这样,在2011年,“长水教育集团”应运而生,取的是“ 源远流长,基业长青”之意。

 

把衡水中学引进到云南,最看重的是优质教育资源“能落地”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即便有很多年开办辅导学校的经历,但是这跟办一所全日制的中学比起来,还是相去甚远。场地、师资、招生、管理,方方面面的考验,一股脑地涌向了张韶维。好在,有一点他很清楚,要办就要办一流的学校。

在综合考察了很多学校之后,张韶维锁定了名气很大、争议也不少的河北衡水中学。

“社会上对衡水中学的误解,很多都是以讹传讹,很多人并没有真正到过衡中。绝大多数人对衡中的认识,就停留在‘出了多少清华北大’和‘管理有多么严格’这两点,并没有更多的了解。”张韶维说,衡中在他心目中不仅是一流的学校,其成功的道路对于西部地区的学校是可借鉴、可复制的。

衡水中学的五大办学理念是“把学校建成一个精神特区”“素质教育更能提高升学率”“让学校成为激情燃烧的乐园”“给学生终身难忘的教育”“管理就是沟通、服务和引导”。在张韶维看来,正是这些理念帮助衡水中学取得了今天的成绩,“衡中不是体制性造就的名校,它是靠自己奋斗出来的。衡水的经济水平不高,到现在也是比较落后的,衡中能在这样的地方取得成功,这本身就值得我们去研究。”

政治、经济、文化,在对两个地区的各种条件进行对比之后,张韶维认为,把衡水中学引进到云南,是符合当地的文化氛围和民众理想的,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复制性,“北京、上海也有很多名校,但是并不一定适合云南的环境。再好的理念,核心在于落地。”

2014年,张韶维花了三百多万借了场地,办起了长水教育集团的第一所学校——云南衡水实验中学。

自从长水教育集团与河北衡水中学构建联合办学模式以来,河北衡水中学校长张文茂先后十余次深入云南进行调研和指导。在他看来,既然在云南办了分校,挂了牌子,衡中就要为分校负责。云南衡水实验中学作为河北衡水中学的分校,在云南的发展,就是要更加有力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利用优质教育资源。这是云南教育引入名校、实现跨越式发展走出的重要一步,将为云南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长水教育集团把衡水中学引进到云南,得到了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也引起了一些风波。”如今说起这些,张韶维已经很淡然了。

 

定位是集团化办学,提供优质教育,不是积累财富

云南衡水实验中学(现称“云南衡水实验中学滇池校区”)利用河北衡水中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在教育理念、学校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称道的成绩,获得了家长、学生和社会的赞誉,也引起了当地政府的关注。

2014年12月,昆明市呈贡区人民政府与长水教育集团合作成立了云南衡水实验中学呈贡校区,2015年9月正式开学。呈贡校区的教学楼等建筑和设施为政府提供;后因校舍无法满足需求,长水教育集团自筹资金在原来的场地上新盖了1栋综合楼和4栋宿舍楼,新建的校舍将于合同期满后收归国有。“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张韶维说,他不会有任何留恋,因为“ 我们的定位始终是办学,而不是积累财富”。

从呈贡校区开始,昆明市宜良县、昆明市西山区、曲靖市马龙县、滇池度假区、玉溪市红塔区政府先后与长水教育集团合作开办云南衡水实验学校,到2017年9月开学时止,云南衡水实验中学已经扩展至六个校区。

就在这个时候,网上有了一些所谓的“爆料”,声称“张韶维未投资一分钱,仅凭衡水中学云南分校的牌子,就拿下五所政府花钱新建的校园,侵吞国有资产几十个亿”。对于这样的说法,张韶维一笑置之,“ 无论公办还是民办,学校都是党和政府的资产,办好学,是国有资产的最大保值和增值。”

在创办云南衡水实验中学之前,关于办好民办学校有很多现实问题,其中不乏买地建房之后债台高筑者。没有资金支撑人才体系和教学体系,最终变成了烂摊子甩给政府,导致“民办”的名声并不好。

我们本身不是大的连锁企业或者国有企业,我们有着很好的理念和团队,但是固定资产投资是我们的弱项。”有了这样的认识,张韶维坚定了方向,让人才优势在办学中发挥最大作用。

他解释说:“长水教育集团跟政府的合作,属于公私合营的混合所有制,是政府购买服务的一种形式,长水教育集团严格上来说是这些学校的举办者。从管理学的理论来说,是典型的委托代理。”目前,云南衡水实验中学的六个校区共有在校生1万名左右,其中30%-40%招收的是公费生。

至此,“长水模式”已经成型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示范效应:通过对河北衡水中学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与云南省多个地区的政府合作办学,探索出具有长水教育特色的办学之路;通过对衡水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融合,结合云南当地的政治、文化、经济特点,令“衡水基因”云南化;利用先进的学校管理体系,疏通人才引进渠道,构筑了具有长水特色的教育人才平台;包括后期对澳大利亚、芬兰等国家教育资源的引进,逐渐赋予“长水”以国际化视野,例如创办长水中澳国际中学,筹办中芬国际幼儿园。

 

党和政府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长水教育集团要为这个宗旨服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在教育领域则体现为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和分配不均衡的问题。

“通过合作办学,第一,解决了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第二,一定程度也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压力,第三,获得了老百姓的满意。”张韶维说,如此一来,长水教育集团也可以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师资建设上来,“目前我们六个校区的校长和核心管理团队实现了与河北衡水中学同步”。在他看来,输血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造血,未来还是希望提升自己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办学水平以及管理水平,“为人民满意的教育服务”。

“为人民满意的教育服务”,这是长水教育集团的理念。乍听上去,会有些令人不解,本身就是教育集团,又如何“为教育服务”?

对此,张韶维有着自己的理解:“党和政府对教育的定位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的定位就是为这个宗旨去服务。”

什么是“人民满意的教育”?张韶维认为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让学生“有学上”,当地政府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创造条件,解决学生就近入学的问题,切实减轻学生、家长、老师的生活负担,让三者都满意;二是让学生“能上学”,政府要投入资金,提高教师福利待遇,让教师安心教育教学,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三是让学生“上好学”,教育要提高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的幸福指数,让学生快乐学习,快乐成长;四是为学生“服好务”,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都与教育直接相关,教育要让社会满意,就要体现教育服务社会的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表的视频贺词中指出:“中国将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扩大投入,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十三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

从开办培训机构到举办全日制中学,张韶维深深地体会到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很多人并不在乎是公办还是民办,他们在意的是真正的优质教育,品牌、口碑,以及能否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才是家长最为在意的”。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而在张韶维看来,找准自身定位才能更有效地发挥优势。“我们的优势是理念创新,人才引进,绝不是硬件投资。而学校现在短缺的是先进的理念,管理优势不够,师资匮乏。我们应该着重解决这几个问题。”张韶维是这么想的,长水教育集团也是这么做的。目前,云南衡水实验中学80%以上的教师来自河北等地,“引进外省的教育人才,并不是要抢占云南当地的就业机会,而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云南的学生。”

 

“质量提升年”:要做人才聚集、理念先进的平台

“基础教育要树立强烈的人才观,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鼓励学校办出特色,鼓励教师教出风格。”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指示。

如今,走进云南衡水实验中学呈贡校区,走廊里除了“光荣榜”“擂台赛”,还有校园十佳歌手大赛的海报,以及教师风采展示。“云南衡水实验中学的各个校区共同利用河北衡水中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在教育理念、学校管理、教育科研、信息技术、教育评价、校产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统一管理,实现管理、师资、设备等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教学质量的一致,从而实现名校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学校的一位老师告诉记者。

2017年,云南衡水实验中学首届高中毕业生成绩喜人:在平均录取分数低于一级三等完中40分的情况下,282人参加高考15人超过600分;其中,董文静名列云南省文科第十名,考取北京大学;求真实验班一本率达到67%,本科率100%,真正实现了“低进高出”。

“优质教育并不单是升学率高的教育,因为一所学校升学率的高低,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生源。而我们追求的优质教育,要使学生形成阳光般的心态和健康的人格,提高学生的自尊和自信,使他们的内心变得充实而富有力量。与此同时,学校会关注所有学生,不忽视任何一名学生。”张韶维说。

目前,长水教育集团已形成立足基础教育,辐射学前教育,大力发展国际教育,提供优质教育服务的综合型教育集团。

据了解,2018 年是长水教育集团战略目标规划中的“质量提升年”。集团将对云南衡水实验中学继续实施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抓实教研与考试、科研与培训、督导与评价、招生与升学四个中心工作等,全面推动云南衡水实验中学质量立校、质量兴校、质量强校,争取让各校区办学水平达到所在行政区域前列。

张韶维说:“目前,政府鼓励通过混合所有制、委托代理、集团化办学、购买服务等形式,多元化促进区域教育的发展。长水教育集团将重点发展人才优势,努力打造成人才聚集、理念先进、有作为、有梦想、有情怀、受尊敬的平台。”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