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取消特长生招生,让教育更公平

时间:2018-04-19作者:周彩丽来源:教育家杂志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规范招生入学秩序、保障入学机会均等。其中最受各方关注的是,“要逐步压缩特长生招生规模,直至2020年前取消各类特长生招生”和“继续清理和规范中考加分项目,尚未全面取消体育、艺术等加分项目的地方,要从2018年初中起始年级开始执行”的要求。

为何取消特长生招生?特长生招生与教育公平间是何关系?取消特长生招生是否影响特长教育?就这些大众关注的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辉。

 

取消特长生招生有利教育均衡

 

记者请您谈谈特长生招生政策的演变。

储朝晖:早在1982年,就有人提出只看学生分数的高考招生制度有问题,希望对那些有特殊才能的孩子因材施教,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升学选择。有些地方探索在高考之外,对体育等方面有特长的学生保送、加分,一段时间之后这种方式延伸到中考甚至小升初。到90年代,一些学校为了办学有特点,对某些方面有特长的学生“ 优惠”录取,慢慢由个别学校扩展开来,越来越多的学校通过这种方式招生,这样一来,逐渐获得一些地方行政部门的认可,成为招生的方式之一,然后就发展成这些年的小升初、中考、高考中招收特长生这样一个体系。

从教育部的政策来说,近年来,关于减少和规范特长招生的信号持续释放。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通知》,要求到2015年,全国19个大城市的所有县(市、区)实行划片就近入学政策。就近入学一定程度上也是想避免以特长生、推优等通道择校。实际上在北京市,去年在义务教育阶段就不用“升学”概念,而用“入学”概念,就近入学,但是在全国其他地方还没有改过来。2014年教育部明确,到2016年特长生招收比例压缩在5%以内。国务院发布意见要求,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这一次再次做调整,明确到2020年,各个地方都要取消特长生招生。

 

记者:特长生招生有何利弊?为何要取消?

储朝晖:实行特长生招生政策,主要是对一些比较好的学校招比较好的生源有利,也一定程度上起到引导学校、家长重视培养学生个性、特长的作用,一部分学生也通过这种通道培养了他们的特长,这是好的一面。

但在学校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的情况下,特长生招生强化了学校之间的马太效应,其弊端日益凸显。

第一个弊端,让学校之间的不均衡拉大。要知道,能够招特长生、送特长生的学校都是少数较好的学校,家长希望孩子小学就到能够推荐特长生的学校就读,那这样的学校就可能招到更好的学生,致使其他小学的生源越来越差。初中阶段也是如此。之所以现在义务教育阶段还存在择校招生,就是因为学校之间不均衡。通过招特长生,进一步把这种不均衡拉大了,好的学校越好,差的学校越差。

第二个弊端,特长生招生过程本身不够公开,不够透明,存在一些灰色权力的运作。在一些地方出现真有特长的学生不一定能上去,没特长的学生不一定上不了的情况,缺少有效的监督。

第三个弊端,由于有特长生招生这个升学捷径,家长孩子都涌入特长与才艺培养这条路,加大学生学习压力,也加大家长经济压力。此外,特长培养背后需要资金资源支持,并不是所有家庭都有能力培养孩子特长,可能真正有特长的孩子家庭承担不起培养负担,而有些孩子走上特长生通道凭借的却不是真实的特长,只是在资金资源比拼中胜出,又造成新的不公平。

所以,取消特长生招生,对教育均衡、教育公平、减轻师生和家庭负担等来说都是好事。

 

取消特长生招生,让教育更公平

 

义务教育阶段不能用特长选拔人

 

记者:有人认为,有特长的学生比普通学生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就应该有加分。您怎么看这个观点?

储朝晖:这个观点是错误的。首先在成才理论上是错的,中国人推崇“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果你在某个学校选择的特长不是你真实的特长,用的功夫越大,伤害就越大。再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基本职能是均等地为每个学生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完成规定的义务教育课程教学,它本身是没有选拔性的,也不能进行选拔。对于每个孩子来说,享受义务教育公共服务的权利都是平等的,机会是均等的,不能因为你有特长就享受更多的资源。

 

记者:有人担心,取消特长生招生,可能导致家长和学校都不重视学生的特长培养,会走入应试教育的死穴。

储朝晖:每个孩子都有他的优势潜能方向,作为一个完整的、有质量的教育,应该在整个教育过程中都考虑到学生的特长发展。自然,在义务教育阶段也应该发展学生的个性。义务教育发展学生的特长不是为了选拔,而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人生发展。所以,不能简单理解取消特长生招生就是不要特长,而是不把特长作为选拔的依据。取消特长生招生后,与之相应的其他改革要跟上。

为实现这个目标,首先,要改变学生学习分配时间。完整的义务教育,国家规定的课程最多用到学生60%的时间,另外40%的时间用来让孩子学自己喜欢学的,做自己喜欢做的,玩自己喜欢玩的。其次,义务教育阶段不能用选拔的方式来决定你是不是能升学,只能是就近入学。要做到这一点有一个前提,就是学校之间要均衡,没有明显的差距。实现学校均衡发展,学生就近入学,学生没有应试择校压力,能更好地让每个学生而非少数学生发展特长。

 

促进特长教育,需让教育评价有地位

 

记者:取消特长生招生之后,如何科学引导有学科特长与创新潜质的孩子得到发展?

储朝晖:取消特长生招生,不能取消特长教育。从理论上来讲,每个学生在他的个性当中都有优势点,每个学生都有特长,用招生办法筛选出某一部分有特长的学生,这是错误的。取消特长生招生,实际上摒弃了用功利的方式来培养特长,而是追求用自然的本真的方式让每个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

特长教育,从学校方面来说,目前做得不够。大多学校认为就把上面规定的课程教好就行了,这是不完整的教育。也有些学校开设校本课程、开展主题活动来进行特长教育,但总体来说这样做的学校还是相对少数。学校应在日常课程中加入更多的科学、文体、艺术课程,将特长教育融入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活动中。

除了学校,特长教育还需依靠家庭和社会机构。取消了义务教育阶段的特长生招生,但是高考还有这个通道,家长方面仍然会有培养孩子特长的动力。另外,现在也有很多家长基于孩子兴趣,对孩子进行非功利的特长培养,要设法保障这部分教育的开展。

保障非功利的特长教育发展的重要前提是建立广泛覆盖的学生成长发展评价,让教育评价专业起来,且有相对独立的地位。一方面通过评价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优势潜能在哪方面,明确向哪个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也对成长发展中的问题加以诊断,对参与培训的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培训的内容是什么,质量怎么样,怎么去分辨选择培训机构,及时纠正差错。这样教育质量才能有效提高。为实现这个目标,一定程度上校外培训机构还是需要的,也会继续存在,只是要在专业的评价基础上做好对培训机构的管理。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