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第十一届亚洲戏剧教育研究国际论坛隆重举行

时间:2019-05-20作者:来源:

5月17日—20日,第十一届亚洲戏剧教育研究国际论坛在中央戏剧学院昌平校区举行。此次国际论坛是“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期间,作为“亚洲文明联展(主题沙龙)”的系列活动之一,由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和亚洲戏剧教育研究中心主办,中央戏剧学院承办。

5月17日下午,国际论坛开幕式在中央戏剧学院昌平校区剧场中心举行,中国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副司长万丽君,国际剧协总干事长、国际戏剧协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演艺高校网络”主席托比亚斯·比安科尼,亚洲戏剧教育研究中心理事长、中央戏剧学院院长郝戎等领导与嘉宾出席开幕式并先后致辞。

 

第十一届亚洲戏剧教育研究国际论坛隆重举行

中国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副司长万丽君致辞

 

万丽君表示,本届活动纳入了“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亚洲文明联展”系列活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是汇聚亚洲文明、凝聚亚洲共识的平台,旨在聚焦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戏剧作为全人类共有的文化财富,从它产生迄今,为人类感知心灵索求、抗击现实弊端、实现精神解放做出了极大贡献。戏剧文明的传承和弘扬需要我们共同呵护和关怀。相信本届亚洲戏剧教育研究国际论坛一定能秉承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主旨精神,努力传承弘扬亚洲各国文明成果,增强亚洲文化自信,激发亚洲创新活力,努力搭建高层次的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平台,为扩大亚洲戏剧教育开放、促进世界各国戏剧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供文化和精神支撑,擘画戏剧文化互鉴新画卷。

 

第十一届亚洲戏剧教育研究国际论坛隆重举行

国际剧协总干事长托比亚斯·比安科尼致辞

 

托比亚斯·比安科尼在致辞中说,要成为大师还需要一种品质,引导着身体的移动,悲伤或喜悦、愤怒或恐惧、恨或爱等情绪的表达,也就是一个人的生命力,精神层面、灵魂、非肉体或个性本身。戏剧教育对于让演出走上正轨非常必要,但这仅仅只是开始,成为一名职业演员,有意识地、自在地表演,是演员一生中永无止境追求的道路中的一部分。

 

第十一届亚洲戏剧教育研究国际论坛隆重举行

亚洲戏剧教育研究中心理事长、中央戏剧学院院长郝戎致辞

 

郝戎在致辞中强调,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戏剧教学中的身体训练”。戏剧作为拥有独特魅力的艺术门类,它探索星月以上的境界,也探寻蚁穴以下的世界。它不仅是文字的艺术、语言的艺术,还是身体的艺术。如何通过训练让身体更好地在戏剧这个载体中与空间、与人交流,如何用身体语汇更好地描绘故事、对话现实、关照未来、启迪心灵,一直是戏剧教学中持续思考与探讨的重要课题。相信来自亚太地区国家的知名戏剧教育专家和学者,在浓郁的学术氛围和开放的交流环境中,一定能够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充分的交流和精彩的讨论,真诚直面当下戏剧教育中的现实问题,提出建设性的真知灼见,有力地促进亚太国家戏剧院校教学实践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国际戏剧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为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之林贡献出戏剧的独特声音和色彩。

 

第十一届亚洲戏剧教育研究国际论坛隆重举行

戏曲《国粹流金》

 

开幕式上,中央戏剧学院京剧系学生演出了戏曲《国粹流金》,歌剧系学生带来了歌曲《雅韵华章》,表演系2017级“一带一路”格鲁吉亚学生与2018级“丝绸之路”国际班学生演唱了歌曲《茉莉花》,舞剧系演出了舞蹈《流韵》等节目。绚烂的灯光和澎湃的热情点燃整个舞台,来自世界各国的学生献上各具特色的表演,一场戏剧艺术的联欢闪耀着文化交融、文明互鉴的光芒。

 

第十一届亚洲戏剧教育研究国际论坛隆重举行

歌曲《茉莉花》

 

据了解,本次论坛以“戏剧教学中的身体训练”为主题,来自中国、日本、韩国、蒙古、新加坡等8个国家和地区的16个院校近百名参会代表将围绕主题发表论文,展开研讨。

论坛期间,成员高校将带来四台本民族的戏剧演出,分别是:中国中央戏剧学院《白蛇》、蒙古国立艺术文化大学《棕马》、韩国中央大学《孀娥星——月光美人》和印度国立戏剧学院《潘查·卡·维斯——山的召唤》。参会代表和中戏师生们将有机会欣赏到这四个国家精彩纷呈、极具民族特色的戏剧演出。

亚洲戏剧研究中心自2005年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加强亚洲各国的戏剧交流和繁荣亚洲文化,连续15年举办了各种论坛和展演活动。中心目前拥有来自中国、日本、韩国、印度、越南、蒙古、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亚洲国家的17所成员院校。

(供稿单位:中央戏剧学院)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