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厉害!微山湖区的夏镇一中同时闯出两位齐鲁名师建设工程人选

时间:2019-05-30作者:王俊文来源:

2019年5月16日上午,山东省教育厅网站公示了第四期齐鲁名师建设工程人选的名单。在这份名单中,引人注目的是,“178”“179”两个编号人选的所在单位均为“微山县夏镇街道第一中学”,而入选的两位老师的名字就是满在莉和梁冬生,并同是该校的语文老师。

我们知道,微山湖区是典型的湖区、边区、革命老区,而微山县夏镇街道第一中学,作为一所乡镇中学,能在山东省范围内同时走出两位齐鲁名师建设工程人选,确实令人惊异和赞佩。因为在济宁市初中段共有七位教师入选,而该校占据了两个席位,这不得不让人感觉是一种“奇迹”般的存在。

其实,如果感觉是“奇迹”的话,说明我们还没有深入地了解这所学校以及校长刘静。

微山县夏镇街道第一中学虽身为湖区乡镇中学,但近年来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获“全国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全国金伯乐奖”“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中国教育创新优秀成果奖”“国学经典教育联盟学校”,被山东省教育厅命名为“山东省创新教育实验基地”“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山东省绿色学校”“山东省廉洁教育示范校”“山东省探究教学实验基地”“山东省校本研究先进单位”“山东省安全文化建设重点研究基地”, 被中教院教育质量测评中心评为“社会满意学校”等百余项荣誉称号;中国教育电视台、山东电视台、山东教育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数十家媒体曾多次对学校的先进教育教学工作给予专题报道。

而学校校长刘静更可以称得上是教师成长的导师,获评为正高级教师,早在2009年,就已入选为“山东省首届齐鲁名校长”,还先后荣获“山东省十大教育科研名校长”“中国好校长特别奖”“教育部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专家”“山东省教科所兼职研究员”等荣誉称号,并荣获了“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山东省基础教育教育教学成果奖”等奖项。刘静说:“做校长的第一特质就是关注人的发展,关注人的成长,关注人的未来。”在刘静的带领下,学校构建的“321实体育人模式”,即三个模式:“引领•自觉•成功”教师发展模式、“自学•释疑•达标”课堂教学模式、“自主•精细•人文”启明德育模式,两个体系:“自发•多维•开放”启明课程体系、“自我•分级•多元”启明评价体系,一个文化:“诚•爱”文化建设。其中的“引领•自觉•成功”教师发展模式,就专为教师的发展搭建了快车道,让教师走进学校的第一天就开始了发展路径的规划:基本功达标教师→教学新秀→骨干教师→优秀学科带头人→十佳教师→功勋教师。这仅是基本功阶段,后面还有“区域性名师”“教育家型教师”两大阶段。目前,“321实体育人模式”已在山东省产生了重大影响,到该校学习、观摩的外地学校已达几百所,有力地推动了区域教育的整体发展。

满在莉老师是学校的语文教研组长,倡导“一个学生的心灵就是一个美好世界”的教育观,并带领学校的语文教师深入探索,让语文教学成为了学校的标牌学科。其本人曾先后荣获山东省特级教师、济宁市杏坛名师、济宁市优秀教师、济宁市师德标兵、济宁市教学先进个人、微山县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多次在济宁市执教公开课,多次参与送课下乡活动,对外讲座几十场。公开发表论文十余篇,参与多个国家级、省级课题研究。

梁冬生老师是学校的年轻教师,工作才十三个年头,工作上有冲劲、有韧劲,也有巧劲,其提出并实践的“打造富有生活化的动态语文”,在语文教学中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和较大的影响。其先后被评为济宁市杏坛名师、济宁市教学工作先进个人、济宁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微山县优秀教师、微山名师、微山湖最美教师等荣誉称号;获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山东省初中语文优质课一等奖、济宁市教学能手第一名、济宁市语文优质课第一名,在多地执教公开课、示范课达几十场;参与国家、省市级课题4项;任《开启明天的辉煌——“洼地”教育的321突围》《济宁市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说明与指导》《同步学习》《智慧学习》等著作主编、副主编,公开发表《让少教给力多学》等多篇论文。

微山县夏镇街道第一中学虽是湖区的一所乡镇学校,但却开辟了教育的大平台,两位老师能同时入选齐鲁名师建设工程人选,这个“奇迹”的出现也就不让人感到“意外”了。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