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办有温度的特殊教育——记丰南特教学校的老师们

时间:2019-06-19作者:郑丽颖来源:

有这样一群孩子,当他们呱呱坠地时,就缺少了对这个世界色彩、声音或者情感的灵动认知;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超出常人的耐心与爱心,在坚守和付出中为孩子们填补了缺失与不足,让他们在快乐中得到成长。

他们究竟是怎样一个群体?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办有温度的特殊教育——记丰南特教学校的老师们

 

 

他们,用爱心点亮爱心

 

这是一所有着21年办学历史的特殊学校,这里是一群弱视、聋哑、弱智孩子的家园——丰南区特殊教育学校。这里的学生最小的6岁,最大的25岁。78名学生分成7个班,在28名特教老师的精心呵护下,从懵懂到自立,顽强地成长着。

根据相关规定,特教学校免费对学龄前各类残疾儿童进行康复训练和对各类残疾成人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对于30岁的唐丛艳老师来说,如何教会聋哑班的孩子读懂和使用手语是首要工作。手语就是这些孩子的母语,是他们记忆、交流的重要媒介。课堂上,唐老师摆上实物、图片,从最常见最简单的词入手,从标记数字和形状的手势开始,逐个规范孩子们的手语动作,逐渐增加词汇量。经过反复训练,一个月后,老师们惊喜地发现,孩子们的理解能力出乎意料的强,他们急于同别人交流,内心充满渴望融入人群的焦急与试探。于是,在讲课过程中,老师们又精心设置互动环节,让孩子们用手语展开辩论,使他们很快熟识并有了一定的默契。班里有名叫小英(化名)的女孩,刚入学时,吃饭不会拿勺,想家时经常哭。那时,唐老师刚参加工作住在学校,为了更快了解孩子,她到哪儿就把小英带到哪儿。现在,小英不仅把自己照顾得好好的,还经常帮助唐老师管理班集体。记者试图用手势采访孩子时,她把一颗心型比划在胸前:“我爱老师。”

在47岁的张彦军老师眼里,教会弱智班的孩子小申(化名)穿对鞋子,是一项富于挑战的工作,但这项不轻松的工作也让她有了成就感。小申是班里自理能力最差的一个,穿鞋经常左右不分,张老师示范了多次,效果一直不明显。尝试过多次仍失败后,她想到了画图,从最简单的旅游鞋图案画起,让小申反复观察、比较鞋的形状,找出左右脚的特点,然后不断重复强化记忆。一有空,老师就会故意试探:鞋子穿错了吧?起初,不管三七二十一,小申会立刻把左右脚的鞋换过来,时间长了,他会有意识地对比着穿在脚上的鞋,很自信地告诉老师:没穿错。

 

办有温度的特殊教育——记丰南特教学校的老师们

 

 

他们,用心灵温暖心灵

 

这群孩子全部在学校住宿。每天下午4点,是孩子们在操场自由活动的时间;4点半,由宿管老师带着去食堂吃饭;6点钟,组织孩子们在教室上自习;8点半洗漱完毕,就可以上床睡觉了。

一天的学习活动后,大多数孩子已早早进入梦乡,新入学的小鸣(化名)却一直不停地哭。面对这种情况,宿管王俊芝和耿振平两位老师总会轻轻地拍着,抚摸着,直到孩子入睡。到后半夜还要起来看看,一连几天如此。“咱们这儿的孩子,一时半会儿很难适应集体生活,得慢慢来。”作为宿管老师,照顾好孩子们的吃喝拉撒睡就是她们的全部工作。她们言谈中没有丝毫怨言,更多流露的是对孩子发自内心的疼爱。有孩子病了及时喂药,有心情不好的找来谈心,爱尿床的叫他起夜,孩子们的件件事都记在心中,从没落下过。

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每年到了暑季闷热之时,老师们常常自掏腰包,买来西瓜或批发冰块为班里的孩子解渴、消暑。下班后,老师们有时候会把自己的孩子带到这里来,安排他们在教室安静地写作业,或者在空地上与这些特殊的孩子追逐嬉戏。同龄的孩子在一起,总能找到共同的乐趣。韩凤敏老师跟这些特殊的孩子建立了非常亲密的师生关系,大多数的时间,韩老师会和孩子们在一起玩耍。渐渐地,这些来自城乡不同地方的孩子们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熟悉的家。

老师们在付出爱心辛苦的同时,也得到了孩子无邪的爱,他们也感觉越来越离不开这些孩子。每天早上,孩子们看到自己的老师,都会主动跑上前送给他们一个大大的拥抱。校长曾秀云得到了所有孩子的喜爱,每次在课间遇到孩子,孩子们总是围在她的身旁,有时候在一旁搀扶她,有时候陪同她从教室到办公室。偶尔有老师感冒,孩子们会拿来药、倒上水……这些在普通人看来极其平常的小事,在特教老师心中却有着别样的感动。没有华丽的言语,孩子们用特有的方式表达着对老师深深的爱恋。而这一切,将会影响他们的成长乃至一生。

 

办有温度的特殊教育——记丰南特教学校的老师们

 

 

他们,用现在链接未来

 

每年5月份的第3个星期天是“世界助残日”,这一天也是校长曾秀云最忙的时候。她要去那些接纳残疾人就业的福利工厂进行走访,一方面了解从特教学校毕业的孩子们在工厂的表现,回来反馈给在校生;另一方面,解决他们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从建校至今,已陆续毕业的70多个孩子在惠达福利工厂、世佳福利筛网厂等单位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从学生入学、就业到后来结婚生子等很多事,特教老师都有参与介入。他们就像亲人一样给孩子牵线搭桥找对象,帮孩子主持婚礼、证婚,为有的孩子婚后夫妻闹矛盾调解说和。已结婚两年的翟鹏和李丽(均化名)是聋哑孩子,从入学直至小两口的婚后生活,父母都没有怎么操过心,很多时候两人出现了矛盾或者遇到难题,却会找特教学校的老师出面帮忙解决。今年4月的一天,李丽眼泪汪汪地找到王友静老师,向她哭诉翟鹏在过日子方面大手大脚,甚至把小叔子留给孩子买奶粉的钱都偷偷拿去吃饭、旅游,在多次吵架无效后,她想到了母校和老师。经过王友静老师一连几天的劝说,翟鹏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表示要改掉坏习惯,做一个有责任心的好丈夫、好爸爸。

小彭(化名)今年已18岁,他的父母想让他帮家里卖卖水果,但请求出乎意料地被老师们拒绝了。“孩子来学校7年了,这两年刚显出要学习的意识,能跟着听讲了,还主动帮助比自己小的同学。有了好的开始,再接受两年专业技能培训,他会有更大的进步,到那时就业,我们心底会更踏实,家长也放心。”老师们已经把孩子们放在了心中最重要的位置,他们的心里始终想的是给这些特殊孩子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多年来,丰南特教学校探索出颇具特色的办学理念和方法,成绩斐然。学校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项活动,在活动中不断展示自己,提高自己。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创作出的歌伴舞《最好的未来》荣获河北省第五届文艺汇演三等奖;学生作品丝带绣、十字绣、盆景等多幅作品被“丰南区学校艺术教育成果展”收集。手语舞蹈《不要认为自己没有用》,让参会的人深受感动,并受到领导的好评。学校也多次被评为市级、区级文明建设先进单位、三八红旗集体。建校以来,陆续毕业的32名培智生中有15名顺利就业、46名听障学生全部就业,高金丰、王康两人更是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大学。

 

办有温度的特殊教育——记丰南特教学校的老师们

 

“办有温度的特殊教育”是曾秀云校长对孩子们的寄语。为了这些特殊孩子能够有更好的发展,特教学校的教学重心已从 “单纯传授文化知识”向创办“技艺型办学模式”转移,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掌握一技之长。细心的曾秀云发现,孩子们更喜欢一些服务性的行业,为了孩子们的长远发展,学校打算在解决教学场地之后,增开面点、计算机、烹饪、美发等职教班,让他们学到更多的技能,为以后就业做更好准备。现在,到特教学校献爱心的社会各界人士,常常能够收到孩子们自己制作的精油手工皂,那是寄托着一份特殊爱心的有温度的礼品。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