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经验推介·让学生像太阳花般成长

时间:2019-08-14作者:田梅来源:湖北省荆门市楚天学校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学校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学校作为育人的摇篮要从生命成长的角度去关爱学生、唤醒学生和引导学生,要注重学生内在的情感需求,让爱像阳光般照射进他们的心里。

——题记

 

近期好友送给我一盆太阳花。

这些天,每当我走到窗前,静静地欣赏眼前这一朵朵绽开得像孩子笑脸般的太阳花时,心中便会想起我的学生……

“小睿,快出来,田老师来了!”小睿的外公在院子外面喊道。小睿走了出来,脸有点泛红,他害羞地接过我手中提着的牛奶、饼干。我到小睿的房间里看了看,觉得有点狭小,也有点儿黑。走出房间后,小睿的外公和我坐在堂屋里话起家常。小睿八岁的时候,妈妈不幸去世了。他爸爸不久就外出打工了。这些年来一直是他和小睿的外婆负责照管姐弟俩的生活,家里现在种八亩地……

小睿在学校里不太爱说话,是个性格较内向的孩子,从不会主动表现自己。课堂上,如果老师不点他发言,他是不会主动举手的;课间,他也不怎么与同学嬉戏玩耍,显得比较安静。老师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成绩拔尖的学生和不太守纪律的学生身上,容易忽视像小睿这一类比较“乖”的学生。但小睿又似乎和这一类比较“乖”的学生有点不同。

隔一段时间,我就会发现小睿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有时还会和同桌悄悄地讲小话,作业质量也有下滑。每次我请他到办公室跟他谈心,他的认错态度都很好,然后会在一段时间里有很好的表现。可是当我和其他老师稍有疏忽时,他又会旧病重犯。作为班主任,深深地知道对于有着这样家庭背景的孩子不能用尖锐的语言批评,那究竟有什么办法能帮助他呢?

眼前的这盆太阳花,颜色很多,有红的、紫的、白的、黄的,花朵不大,每朵有五个花瓣,叶子是三瓣状的,许许多多的叶子和花瓣簇拥在一起显现出蓬勃的生命力。时间长了,我慢慢发现:只要有太阳出来,它们便会绽开出一朵朵五颜六色的小花朵,就像向日葵一样,阳光从哪边照,它们的头就往哪边转。

刹那间,我突然领悟到:“太阳花”顾名思义不就是向着太阳生长的花吗?它需要有足够的阳光才会生长、开花,阳光越充足的,它开的花就会越好,这不正像我所从事的教育工作吗?学生就像是太阳花,而老师的爱就像是阳光,只有用爱的阳光照耀他们,他们的生命才会开出绚丽的花。小睿的“间歇性犯错”,如果单纯从学生的角度去找原因,而不审视老师自己的行为或者考虑其家庭因素的影响,显然是片面的。表面上看也许是小睿不遵守课堂纪律,但是换个角度看则反映出老师对他的关爱不够,或者说他是在用这样的方式来吸引老师的注意。

 

经验推介·让学生像太阳花般成长

 

作为教育工作者,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层面上,而忽略他们的生命成长,那就只能说学校在从事“教学工作”而不是“教育工作”了。其实,每一个孩子的心里面都有一个供给生命成长的“情感匣子”,如果孩子感受得到来自父母或者其他重要人的关心和爱,他就会健康地成长。但是,如果这个孩子的“情感匣子”是空的,他感觉不到被爱,他就会在成长过程中产生许多的内心挣扎甚至出现行为偏差,如厌学、早恋、网瘾等。因此,停留在表面的“教学之爱”是不能真正走进学生内心的,一个无法走进学生内心的老师很难给予学生充足的心理营养;真正的“教育之爱”是要从生命成长的角度去关爱学生,唤醒学生和引导学生。

 

经验推介·让学生像太阳花般成长

 

《易经》中有“万事万物皆在变,唯有变是永恒不变”的论述,这种思想对从事教育工作的人也是很有启发意义的。学校不仅要对学生有“教育之爱”,也要注意“教育之爱”不能只是“做一锤子买卖”,不能指望通过一次爱心家访,一次爱心谈话,学生就会变成所期望的模样。学生毕竟还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需要的是持续的、深层的爱,就像太阳花始终需要足够的阳光帮助其生长一样。

太阳花幽幽地散发着一种淡淡的香味。闻着沁人心脾的花香,我笑了,因为它让我领悟到一种更好的教书育人的方法。此刻我在想:我应该好好的做一名培育太阳花的园丁,待到有一天五彩缤纷的太阳花竞相绽放时,我将在花园里收获我毕生最大的幸福!

(湖北省荆门市楚天学校供稿)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