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构建高效思政课堂,从细节化与动态化的融合开始

时间:2020-01-10作者:刘晓音 王琳来源:教育家杂志

在高职院校,许多思政教师对如下情景都不会感到陌生:

场景1:在一些合班大教室,教师展示着精心准备的课件,讲得细致入神,可台下的学生却并不领情,要么躲在教室后面玩手机,要么趴在桌子上呼呼大睡。

场景2:课堂讨论环节,学生要么默不作声,一片寂静,要么游离话题,不着边际,要么草草应付,敷衍了事。没有认真思考和准备,师生互动达不到目的和效果。

场景3:同一间教室,坐着不同学业背景的学生,有的是通过高考入学的,有的是通过单招入学的,还有的是中职起点的“3+2”的学生和少量社会提升扩招人员。学习能力的悬殊使得教师众口难调,无所适从。

之所以出现上述场景,一方面固然与高职院校复杂的学情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与思政课教学缺乏细节化的设计有关。当下,在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着“集约”和“粗放”两种教学方式。所谓“集约式”教学是指在思政课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教学效果为依归,在教学内容上注重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等多种教学理论的综合运用,实行启发式教学;注重课堂设计等教学信息传递技巧,重视学生教学信息接收效率的改善,努力实现思政课教学的高效率;而粗放式教学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信息传递与接收的细节化关注,课堂教学过程缺乏设计,教师教学随心所欲,教学内容缺乏思想性、理论性与针对性,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如果大力提倡集约式教学,改进粗放式教学,思政课课堂教学的效果将会大大改善。

实行集约化教学的关键是切实贯彻细节化教学理念。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还是教学实践活动,把细节设计好了,教师就能从思想到行动加强对课堂的管控,引导学生专注于学习过程,从而使思政课入脑入心。

如果说细节化教学理念是思政教学的基础,那么动态化教学就是思政教学的具体实现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以适合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思政课,让他们感到被尊重、被理解、被需要,可以在教学效果上达到事半功倍。

细节化教学与动态化教学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改善。细节化教学体现教师对课堂的主导作用,是动态化教学的基础和导向,为动态化教学提供细节化的设计和指导。动态化教学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是细节化教学的具体体现,学生在动态化教学过程中主动感受细节,促进思政理论切实入脑入心。

近年来,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变革思政课教学思路,在课程设计上依托细节化的教学理念,构建动态化教学体系,充分凸显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用细节强化教师主导课堂能力,用引导学生抬头、动脑、迈腿的动态化教学调动学生思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包装细节化,让学生抬头

 

在河北交院的教学楼里,如果你听到《东方红》《万里长城永不倒》等脍炙人口的歌曲,你别以为这是音乐课,而很可能是思政课的课前一曲。伴随着或激昂或悠扬的乐曲,学生的思路逐渐归拢,开始聚焦于即将开始的课程。在思政课堂上,手机也不再被视为洪水猛兽,而是变身为信息化教学的利器。学校通过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使学生能够接触到与课程相关的各种音视频教学资源,增强了思政学习的趣味性、生动性。学生或通过《建国大业》中精彩的影视片段加深对官僚资本主义的了解,或通过电影《英雄》中气势恢宏的片段,观察电影中的中国文化的发展,或通过《恰同学少年》的经典片段感受伟人青年时的风采。同时,利用线上学习平台的在线讨论、在线投票、摇一摇、随机抢答、分组PK等教学功能增强学生课堂的参与度,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思政课教学手段在细节上的多元素融入,强化了信息化教学的作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音视频与课件相融合,音乐、诗歌、故事等时尚元素相嵌入的课堂视觉盛宴,增强了思政课的丰富性,有效提高了学生课堂抬头率。

 

教学内容细节化,让学生动脑

 

在河北交院,教师们在思政课教学方式上已经达成这样的共识:优秀的思政课一定是充满着强大的逻辑力量,充满着亲和的人文力量,充满着丰富的知识力量,充满了现实的说服力量。老师们意识到,要做到这些,首先改变的是教师的授课观念,改变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采用专题化、探究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开动脑筋主动学习,变思政学习由“ 是什么”的被动接受为“ 为什么”的主动探究。基于此,在讲“社会主义改造”的相关内容时,教师们不再是简单向学生叙述改造背景、改造过程等内容,而是设计问题,围绕为什么必须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先发展工业然后再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行不行等引人深思的问题,吸引学生思考。再提供大量资料、数据,带领学生一步步深入探索,最终水到渠成得出结论。同时,老师们在进行思政课教学内容的设计时,还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融入美育、劳育内容,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抑或从心理学的角度,考虑如何安排这些要素才能使得学生感到所学内容的丰富有趣,才能对其中所蕴含的思政理论真正做到入脑入心。

 

构建高效思政课堂,从细节化与动态化的融合开始

 

在学生层面也增加很多细节安排。课前,教师会给学生布置阅读文本、搜集资料;课中,学生有机会利用互联网海量资源现场搜索案例资料,佐证所学理论;课后,学生会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文本,完成讨论作业。学生在课外做足了功课,在课内自然有备而来,讨论时游刃有余。高铁专业的学生小吕说:“ 现在的思政课烧脑、刺激、有趣,就是时间太短了,感觉意犹未尽。”

 

实践教学细节化,让学生迈腿

 

在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轨道系车辆专业的小勾眼中,思政老师布置的微电影展示作业是最有挑战性的。小勾与同宿舍的同学组成一组,模仿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中青年毛泽东和同学共同朗诵《少年中国说》的片段,制作一个微电影。小勾说,制作的过程是痛并快乐着,老师给的标准很有弹性,最低标准是对着镜头朗读思政经典或谈谈感想就行,但大家不甘心满足最低标准,就想出了这么个点子,制作完成,感觉不过瘾,就又做了一个关于反腐败的微电影,好好过了一把演员瘾。

 

构建高效思政课堂,从细节化与动态化的融合开始

 

微电影拍摄对于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相对困难。以往,这些学生往往因为缺乏构建剧本、组织团队、表演展示的能力,无法完成任务,只好放弃作业。实施实践教学细节化改革以来,教师对发布的教学活动要求解释多了、指导多了,作业完成标准更加灵活了。比如学生即使拍不出微电影,也可以面对视频朗诵经典,发表感想,让所有的学生有话说,有事干,有成果,有收获。

除了课外实践,对于应用最为广泛的课堂讨论教师们也十分注重细节的设计。在河北交院的思政课堂上,讨论决不能由教师临时起意,随意发起,而应该经过精细策划,确保成功。因为学生的自身状况以及较大的班容量往往使得临时讨论要么变为无人出声的沉默课堂,要么变为学生偏题、笑闹的混乱课堂。所以,在实施课堂讨论之前,教师要将讨论题目、讨论程序,注意事项等信息或知识提前告知学生,留足时间让学生准备,并在课下分组分别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督促,充分保证课中讨论的有效性和深入性。

此外,实践教学中各种课内课外实践项目的设置是按照各班各专业实际课时、人数等情况由教师自由掌握,并不强求一致,这种统一中的灵活性恰恰符合了教学的实际需要,也体现了教学的细节性。

实行细节化教学、动态化教学以来,思政课对学生的吸引力明显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人翁意识显著增强,上课玩手机率不断下降,与教师的互动交流持续增加,对实践学习也更加踊跃积极,增长了见识,提高了能力。在河北省组织的大学生讲思政课、大学生拍微电影大赛中,河北交院的学生多次获奖。在学生座谈、学生评教中,学生对思政教师的满意率平均达到95%以上。一位思政教师获得学院十大“最受学生欢迎教师”的荣誉称号,思政教师们的职业获得感和价值感明显提升。

(作者: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主任刘晓音 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副主任王琳)

刊于《教育家》杂志2019年12月刊 总第204期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