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教育和体育局:用好时代课程资源,上好人生关键大课

时间:2020-04-03作者:马海燕来源:《教育家》编辑部

 

202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对学生来说,疫情期间发生的这些事情将是令他们刻骨铭心的一堂人生大课。怎么上好这一课,考验的是我们这些引领学生人生航程的教育者。当疫情和教学邂逅,如何用好时代课程资源,让学生参与真实的社会实践,考验老师的责任担当与教育智慧。

非常时期,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审时度势,集中攻关,引领学校骨干教师坚守立德树人的初心与使命,化“危”为“机”,上好人生大课,。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认真审视和思考两个问题:其一,如何结合当下背景设计课程资源,向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内容;其二,如何主动适应特殊时期“互联网+教育”新形势、有效地辅导学生学习?基于问题,我们展开研究与实践。

深度思考,用好时代课程资源

关注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每一个学生,努力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个性地成长,是天桥教育人的初心。面对停课不停学,我们秉持这初心,立足对学生发展成长的关注、尊重与支持去解读“学”。“学”固然包括学业的夯实与习得,但更应包含思想的陶冶、心灵的熏染、品格的成长、身心的健康。在课程资源开发上,我们选择鲜活素材,引领精神成长,遵循“高端研制、方便快捷、减负提质”的原则,精心选择了两个切入点,即“微课程”和“任务型作业”。

第一,五育并举,打造微课程体系。

微课程涵盖了覆盖全学段、全学科,主要开发了知识回顾、知识衔接和新课预习三大类内容,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年龄特点提出学习要求。同时,还开设了健身、科普、劳动、家庭教育指导、心理防护等五大板块内容,确保全区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

以初中物理学科为例,在遵循区域总原则的基础上,学科又根据“基于标准,助力教学;打造精品,完善体系”的原则,构建微课程资源体系。初中物理微课程资源体系中,现有网络助学微课程资源共69套,其中新课预习或新课学习微课资源共30套,知识回顾微课资源31套,学期衔接微课资源共8套;趣味科学微视频素材7个,区级评选微视频作品28个。

小学语文同样以三类课程为基础,构建课程体系,而且针对资源的类别,提出了资源使用建议和助学活动开展建议,为教师更好地落实课程资源奠定了指导基础。

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教育和体育局:用好时代课程资源,上好人生关键大课

小学语文课程体系

中小学体育课程则依势而行,构建了“一平米”体育课程,以室内体育锻炼内容为形式,突破时空限制,帮助学生“安心居家”,其中的“四勤”原则(即教师线上勤指导、学生线下勤练习、家长支持勤配合、师生课后勤探讨),让锻炼落到了实处,真正实现停课不停练。

第二,适性而助,设计任务型作业。

我区中小学倡导适性教育,即尊重学生的差异与潜能,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成长。网络助学中,学生们不同的学段、学习特点、学习需求以及家庭环境的差异等,更决定了我们必须“适性而助”,方能落实并延续学习效果。

我们在任务型作业设计中,分为了人文篇和科学篇两大类,以实践探究类作业为主。在设计时,通过设计“作业主题、学科素养培育点、德育教育渗透点”三个板块的框架,引领教师关注社会动态、立足课程标准、基于学生学情,明确作业布置的出发点、学习目标以及学生达成的终极目标,充分彰显时代特色、学科特点、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与传递中国力量,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领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真谛,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人文篇主要由道德与法治和语文学科作业组成。两个学科的作业,贯穿1-9年级,体现了多样性、趣味性、实践性与层次性,关注了各学段学情特点,注重设计的梯度,让作业更具系统性。同时,也实现了新形势下大思政、大语文的理念。

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教育和体育局:用好时代课程资源,上好人生关键大课

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教育和体育局:用好时代课程资源,上好人生关键大课

科学篇则由生物和化学学科构成,作业在内容选择上入情入境,让学生在拥有真实感知的情况下,将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中,启发学生科学思考,更好地参与社会实践,创造价值,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理性思维的能力,拥有生命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教育和体育局:用好时代课程资源,上好人生关键大课

这些作业在落实时,学科教师分时分层次进行部署,并及时反馈评价与指导跟进。

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教育和体育局:用好时代课程资源,上好人生关键大课

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业

用好时代课程资源 ,上好人生关键大课。非常时期,积极面对,赋予课程资源新的生命,让有温度的资源设计成为思政教育的催化剂,让教育真实地发生,让教育润物细无声,这是教育的职责与使命所在。

深度教研,上好人生关键大课

疫情突袭,霎时间互联网改变了教育生态,非常时期,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处于非常状态,如何在疫情防控期间切实开展教育工作,考研的是我们如何始于变化,着眼应对,兼顾前瞻。需要我们做的是立足当下,寻找途径,协作共生。在深度的教研中,拨云见日,实现自我提升与突破,扎实上好人生关键大课。

第一,合力保障上实课。

为了帮助老师过技术关,区域层面秉持“三保障”原则,即信息中心保证网络畅通到位,保证技术支持到位,保证资源推送到位,围绕着网络支撑、平台选择、资源提供、技术保障、内容审核、培训指导、数据分析、网络安全八个方面引领和部署。教研中心聚焦“三精”,推进“三优”,即:精选优秀教师,推进优秀课程开发;精定课程主题,推进优质资源建设;精磨每节课例,推进优秀网课实施。学校开展技术操作、软件使用等方面的培训,帮助教师克服面对屏幕的恐慌。教师自身则经历着“茫然无措—学习摸索—共同求解—改进实践—交流完善”的闭环式学习经历。在这次疫情当中,教师主动作为,化身主播,和学生们隔屏互动,不断用新的技术和教学水平征服学生,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认可。

第二,专业支持上精课。

网络助学,技术是支持,专业是保障。我们先后成立了《网上课程研发骨干教师团队》《线上教学学习指导团队》《网络助学工作反馈交流群》等,确定“我是教师,责任在肩;战胜疫情,协力攻坚”的誓言,构建教师在线教学共同体。期间,教师们在钻研内容上花力气,在专业知识提升上下功夫,用精彩的授课内容吸引学生,引领学生上好这堂人生关键大课。在课程资源研发制作的过程中,教研室谋而后动,研而行动,聚焦学生的需求,从学科的本质去开发学生们需要的课程,教研员统一确定学习目标的制定,课件和脚本由骨干教师与成员商量修订,核心团队的老师是资源开发的第一责任人,并参与一个资源的开发工作,所有参与教师在群里进行问答,大家互学共进。

第三,情怀高远上好课。

疫情面前,这是一堂“师生共修”的课,师生共同参与,共同体会,共同感悟,教师捕捉每天发生的事件,就地取材,让孩子的思考与疫情同步。、教研中心引领教师策划“见字如晤”教学板块,希望让学生们网上上课更有“真实感”和“温暖感”,希望学生和家长能感受到来自云端的温度,希望这些凡人金句能帮助孩子们在非常时期上好人生大课。语文老师一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优美隽永,是最贴心的共情;物理老师的“判天地之美以明德,析万物之理以养性”是知识的提炼,更是核心素养的培养……各学科老师们将学科领域知识与时代素材有机结合,融德育与智育为一体,带领学生感受内心,放眼世界。

生活即教育,经历即成长。疫情下的网络助学,对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一次挑战,他们凭借智慧与勤奋,用好时代课程资源,上好人生关键大课,为孩子们带来了丰厚的学习内容,教给孩子们学会了敏锐地洞察,深刻地反思,从容地应对,智慧地学习,努力地付出,慷慨地给予。与此同时,教师在自省与学习中,唤醒了心中的教育理想,让自我得以拔节生长!

当疫情和教学邂逅,这堂关键的人生大课便拉开了序幕,在这一课里,“五育”并举,知行合一,师生共修。这段时间演绎成了难忘的时光,雕刻在彼此心中。

 

(作者马海燕系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教育和体育局副局长)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