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指导家庭教育跨越“摩擦区”

时间:2020-06-10作者:一鸣来源:教育家杂志社

——园长、老师热议《教育家》杂志第十期线上圆桌论坛

 

今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主题为“特殊的时光,不一样的陪伴”。当非常时期的家教从幕后走向台前,如何重新认识和深度理解家庭教育的价值与意义?如何帮助家庭更好地为孩子身心健康保驾护航?如何引导父母更好地胜任家庭教育职责,做智慧家长?《教育家》杂志第十期线上圆桌论坛以 “从幕后到台前,家庭教育如何跨越‘摩擦区’”为研讨目标,针对特殊时期家长们遇到的疑难杂症和苦恼困惑,邀请专家们“在线支招”。哈尔滨市部分幼儿园的园长、老师聆听论坛,并展开热烈讨论。

 

指导家庭教育跨越“摩擦区”

 

 

哈尔滨市妇联幼儿园:

受疫情影响,孩子们在超长版假期中被“困”家中,与家人有了更长时间的相处,在温情陪伴与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之外,也跳出了摩擦升级、隔阂加深等不美好的音符,疫情如同大考,暴露了家庭教育中潜在的但未被激活的老问题和未知的已被触发的新矛盾。家庭教育的话题被推上了热搜热议,引发教师、家长和社会的共同思考。

5月28日,哈尔滨市妇联幼儿园组织教师观看了第十期《教育家》杂志线上圆桌论坛,打破教师固有认知壁垒,更新教育理念,开阔教育视野。

特殊时期,教育从学校被迫走向家庭,如何帮助家庭分担教育压力以及科学指导家庭育儿,成了老师们思考的问题。因此“教师如何发挥作用,主推家园共育升级换代”显得尤为重要。专家们拨云见日,为教师指点迷津。

专家认为教师应充分利用云端资源的便捷帮助家庭教育减压减负,同时带领家长积极融入课程,形成多主体的活动建设。教师要在空中课堂中做睿智的老师,与家长并肩为师,同时给家庭教育“留白”,发挥合力,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融教育格局。

本场圆桌论坛涉及孩子身体、心理、交往问题和家园合作、亲子关系等内容,园所教师在两个多小时的圆桌论坛过程中认真聆听,积极思考。我们明确了家园共育工作要由“被动服务型”向“专业引领型”转变,探索构建“互联网+”时代家园共育新模式,打开新时代背景下家园共育的新思路,展现幼教新生态。

 

指导家庭教育跨越“摩擦区”

 

 

哈尔滨市安丰幼儿园:

非常时期让家庭教育从幕后走向台前,暴露出家庭教育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次圆桌论坛中各名优园长和专家学者在线支招,为疫情期间有效的家园共育提出宝贵的意见,解决了很多疫情期间家庭中的教育问题。

疫情期间孩子迷恋电子产品等问题,是我们极为关注的。专家教会我们如何正确使用电子产品,为幼儿创造更有价值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隔代养育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是我们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很多家庭的教养方式不一致,导致家庭矛盾,也让孩子遭遇成长困境。这些问题对很多还没有成家的老师来说是非常难解决的。如何帮助家庭中两代人共同建立一致的育儿理念,达到良好的育儿效果,专家给出了有效的方法。

疫情虽然给了我们前所未有的考验,但疫情挡不住每一位心系幼儿的安丰人。我们将继续关注线上论坛,学习育儿经验,分享优质育儿专家课程,帮助家长解决育儿的困惑,为家长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指导家庭教育跨越“摩擦区”

 

 

哈尔滨市朝鲜族第一幼儿园 :

5月28日晚,哈尔滨市朝鲜族第一幼儿园全体教职员工在金英顺园长、李惠兰主任的带领下,共同观看了《教育家》举办的 “从幕后到台前,家庭教育如何跨越‘摩擦区’” 线上圆桌论坛。

此次论坛通过讨论正确引导家长学会尊重孩子的方式、理解孩子的“淘气”、做孩子最好的玩具、正确看待信息技术产品等议题,让我们学会如何帮助家庭更好地为孩子身心健康保驾护航,如何引导父母更好地胜任家庭教育职责、做智慧家长。

所有教师在会上认真做笔记,会后,大家踊跃发言讨论。

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使家园共育达到常态化,同时为家长提供专业的指导。家长是幼儿园教师的合作伙伴,在疫情下,家园之间要配合好,使幼儿在园获得的学习经验能够在家庭中得到延续、巩固甚至发展。教师与家长应携手共同探索家园共育策略,助推家园共育升级换代。

 

指导家庭教育跨越“摩擦区”

 

 

哈尔滨市香木幼儿园:

5月8日晚,香木幼儿园全体教师及家长认真学习聆听了 “从幕后到台前,家庭教育如何跨越‘摩擦区”’的论坛。专家们通过案例讲析、故事分享等通俗易懂的方式,为幼儿园、教师、家长解疑答惑,使教师们对自己的职业定位、职业价值等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教师假期中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时遇到的困惑、问题得到解决。在后疫情期的幼儿园教育中,我们必将在研教中学习,成为新幼儿教育的播种者、耕耘者;我们也将成为家庭教育的指导者、科学育儿经验的传播者,与家长联手,为孩子撑起幸福成长的天空!

 

点击此处收看论坛回顾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