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第二届中国教育智库建设论坛在南京举行

时间:2020-09-21作者:赵欢来源:教育家杂志社

第二届中国教育智库建设论坛在南京举行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9月20日,由南京晓庄学院、长江教育研究院、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教育智库建设论坛”在南京晓庄学院举行。

论坛开幕式由南京晓庄学院院长张策华主持。南京晓庄学院党委书记陈华对到会的各界领导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南京晓庄学院教学科研及高校智库建设的基本情况。江苏省教育工委副书记苏春海介绍了江苏省教育发展的整体情况,指出智库是推动理论创新、实践变革的重要力量,特别是教育智库在决策咨询、思想传播、舆论引导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肯定了南京晓庄学院在智库建设以及服务政府决策和服务教育实践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洪宇介绍了长江教育研究院发展历程和近年来的有社会影响力的成果,并对各地教育智库合作发展的相关内容与成果进行了说明。周教授借助疫情期间长江教育研究院的工作实例强调高水平智库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南京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陈勇介绍了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强调南京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各种智库智囊团长期的建言献策和大力支持。

南京市雨花台区教育局局长盛云生主持新书发布环节。南京晓庄学院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刘大伟介绍了《中国教育智库评价报告(2020年版)》的相关情况。这是该系列丛书的第二部,也是目前国内专注于教育领域的中英文版智库报告。根据中国教育智库评估系统(CETTE)对我国教育智库数据的搜集评估,遴选出决策影响力、成果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居于领先地位的教育智库。

新书发布会之后,来自全国各大高校、教科院所的专家学者、教育智库负责人围绕“教育热点难点中的智库作为”议题开展了深入的探讨。周洪宇以《后疫情时代智库的作用》为主题做了报告,他认为,后疫情时代中国面临着国际舆论的三线进击,中国智库普遍缺乏参与国际话语体系建设的意识,缺乏发声机制和平台,因此,非常态下智库应该立即开展重大紧迫性政策研究咨询,加快智库转型发展、适应新的国际形势,理顺智库运行机制。政府在这一过程中支持中国智库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建立非常时期智库介入公共事务的反应机制,出台政策支持智库国际化进程。

张民选教授报告以《从智库建设到国培研究》为题介绍了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对国家政策实施情况进行评估的具体实践经验。其智库团队通过文献档案研究、访谈、问卷、个案调查和国际比较研究的方法,利用国际先进的调查技术,对“国培计划”政策实施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展开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包括国培计划实施的相关成果,中国教师在职培训的经验提炼,并提出下一步改进建议,相关内容丰富详实,全面涵盖了国培计划实施十年的相关情况,获得中央政府的高度认可。

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薛二勇教授以《中国教育改革:政策价值、模式与道路》为题做报告,他指出无论是个人层面、社会层面还是国家层面,教育都是当前特别重要的话题,而在近年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智库团队的研究中也将教育改革作为研究的核心问题。他以“理念—治理—协同”的分析框架,对中国教育改革的整体情况开展了深入研究,对教育改革的政策价值、模式与道路问题进行了一一回应,最后分类型、分领域、分层级对中国教育未来治理与改革提出了建议。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李海东和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李小球,从地方教育智库建设发展的角度与参会嘉宾分别分享了广东和湖南经验。地方教育智库在建设过程中立足地方特色,加强平台建设和资源聚集,聚焦地方教育发展问题,在服务教育决策、创新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引导教育舆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南京晓庄学院心理健康研究院的任其平教授和张济洲教授则从专业性智库建设和作用发挥的角度,分享了青少年心理健康智库开展相关咨询、研究,服务中小学校和家庭教育需要的实践经验。

来自全国各地教育主管部门领导、高校和教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智库负责人、教育企业家及教育机构负责人和出版传媒机构负责人等100余人参加了此次线下活动,活动同时进行了线上直播。

(作者:赵欢)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