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乘风破浪再出发,百年老校开新局——黄冈中学“二次创业”中的格局之变

时间:2021-02-23作者:周丽来源:教育家杂志社

20多年前,黄冈中学高考成绩名震全国,成为各地高中学习效仿的对象。时移事易,黄冈中学原有的光环和优势一度不再显现,陷入舆论漩涡。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人再次将目光聚焦这所曾经的“神校”,并发出“黄冈中学又变好了”的感叹。

从“唱衰”到“叫好”,很多人看到的只是黄冈中学直线回升的高考成绩。殊不知,飙升的数字之外,在很多学校仍在沿用当年的“黄冈模式”时,黄冈中学已通过五年的“二次创业”,实现了更深层次的蜕变。

为不同学生设计不同跑道

采访当日,午阳暖照下的凝晖楼鼓乐喧天、热闹非凡,与校园的安宁静谧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却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个前来参观学习的人。

拾级而上,步入凝晖楼大厅,右侧墙面被大幅的《黄冈中学2020届高考录取榜》占据,上面密密麻麻写着学生姓名、录取院校和生源地。右下角的数据显示:“600分以上555人,600分过线率57%;一本率96%(其中理科一本率97%)”。与耀眼的高考录取榜单相辉映的,是一楼大厅两侧墙面上张贴的令人眼花缭乱的《黄冈中学课程体系表》。

走进凝晖楼的40余间学科功能教室,每一间都别有洞天、精彩纷呈:音乐厅中,选修管弦乐、民乐、铜管乐、合唱的学生正在练习吹拉弹唱;舞蹈室里,女生们跟随动感十足的音乐欢跳热舞;书法室内,一个个书法爱好者伏案悬笔、浸染翰墨书香;陶艺架上,摆满学生创意百出的DIY作品。自下而上,凝晖楼功能教室的硬件设施及其承载的课程内容也愈发“高大上”:烹饪、动漫、话剧、戏曲表演、艺术设计与广告制作、移动应用设计、通讯与信息化、智能家居与智慧农业、海航班心品训练、数学建模、模拟联合国、演讲与辩论、雪堂文学、黄冈优秀传统文化……还有汽车技术、3D建模与打印、智能机器人、火箭与卫星、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一系列前沿科技课程。

2015年以来,新任校长何兰田大刀阔斧推行课程改革,黄冈中学逐步构建完善了涵盖学术、艺术、劳动、科技、实验、人文、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等类别的多元课程体系,开设各类选修课程78门,社团58个。

“选修课为黄高学子打开了自由成长的一扇窗,开阔了学生视野,发展了学生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发现自己的兴趣眺望到属于自己的未来,使他们对于以后的生涯有了更加明晰的规划,极大地激发了学习内生动力。”一位教师如是说。

丰富多彩的课程和社团活动成为不少“学神”“学霸”选择黄冈中学的一大理由。

“来参观时,我就被凝晖楼里的选修课给吸引了。”高二(2)班的陈思,在小学时就考取了古筝十级,但初中阶段为了学业不得不放下心爱的乐器。进入黄冈中学后,她毫不犹豫选择了民乐团课程,重拾了自己的兴趣爱好。

高二(8)班的胡林怡,体育课选修了自己最擅长的乒乓球项目。高一时,她还通过“微电影拍摄制作”的学习,和同学合作完成了一部校园宣传短片。作品发到社交平台上后,很多人转发、点赞,让她颇有成就感。

多元化课程中,既有“自选动作”,也有“规定动作”。生涯规划课程是学生的必修课。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陈思在高一就确定了自己的高考选科科目和心仪的大学、专业,并将成为一名历史学教授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此外,黄冈中学的学生还要在高一高二期间完成2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和5个时政话题研究。

2020年9月30日,高二年级全体师生举办了研究性学习结题答辩,参与答辩的126个课题中,有的聚焦中美关系、《民法典》、转基因食品等社会热点话题;有的选取学习动力、如何面对考试压力、对消极情绪的认知管理等个人成长相关课题;有的心系家乡、社会,以“黄州区地摊经济调查”“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等为研究对象。

胡林怡选择的研究性课题是“店铺名称反映的文化心理和审美倾向”。研究过程中,她和组员们去各县市的街道商铺实地调研,并在线上线下发放问卷。历时半年,经过选题、开题、研究、撰写报告和论文、中期答辩、论文修改、最终结题多个环节,胡林怡表示,研究性学习让她的组织协调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研究性学习讲求合作探究,时政话题研讨则是单兵作战。如有学生围绕“垃圾围城”这一话题,对学校垃圾情况进行研究后得出结论——“全校师生每个月制造的垃圾可以掩埋一间教室”,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依据这一研究,黄冈中学顺势推出了建设残余垃圾处理站、推行垃圾分类、杜绝一次性碗筷、节约资源、消灭校园垃圾食品等一系列环保举措。

每逢节假日,黄冈中学的学生或走向街头,围绕研究性学习课题实地调研探访;或查询、阅读各类资料,从中提炼出有关时政话题的真知灼见;或埋头做家务,积极完成“五个一”(洗一次碗、拖一次地、洗一次衣服、买一次菜、做一次饭)的假期家务劳动。

“素质教育的载体是课程。”何兰田表示,课程就是为不同学生设计的不同跑道,其着眼点在个体的独特性和经验的自我构建上,让学生找到自我。黄冈中学的课程改革,实现了“一生一课表”,不同程度地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从学校管理走向学校治理

“课程体系建成了、高考质量提高了、老百姓满意了、社会口碑也起来了,一般学校就止步了,但就单位运作来讲,学校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何兰田所说的事就是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

实际上,课程改革只是黄冈中学“二次创业”浓墨重彩的一笔。五年来,黄冈中学围绕管理体制、教学教研、学生评价体系、教师评价和分配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立体改革,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成果。基于此,2019年开始,黄冈中学又启动了学校治理现代化制度建设的探索。

翻阅何兰田的工作笔记,里面详细记录了2020年以来各项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制度的审议时间。截至目前,黄冈中学共出台了35个“做事的”和10多个“管人的”规范性文件,涵盖党建、行政、教育教学、后勤服务等工作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形成了一整套的《黄冈中学学校治理现代化制度汇编》。

“这些制度里是一个个故事。”采访中,何兰田兴致勃勃地指点着一条条规章制度,讲述它们出炉的过程和其中包含的治理智慧。

制度要成为记在心里的遵循,而不是“挂在墙上”的条文,如何起草、由谁起草至关重要。何兰田提出了“问题项目化、项目具体化、具体流程化、流程责任化”的起草路径。“形成文本的方法一是将过去成功的做法用文字固化下来;二是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找出来,研究出解决的办法,并固化下来;三是学习上级文件,将上级的要求落实到学校工作实际,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制度的起草者则由执行者担纲,倒逼执行者学习、总结、梳理、提升,同时让制度的贯彻落实变成执行者自觉的行动。

(作者:周丽)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