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拔尖创新人才(超常儿童)选拔讨论会成功举办

时间:2021-05-26作者:马小妹来源:教育家杂志社

2021年5月22—23日,由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杭州天元公学主办的“天元拔尖创新人才(超常儿童)选拔培养工作会议”在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召开。会议主题为“拔尖创新人才(超常儿童)选拔标准与培养体系”。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杨雄里,上海师范大学原校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原理事长杨德广,《教育家》杂志主编王湘蓉,华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红,深圳大学心理学院特聘教授周永迪,杭州师范大学脑科学研究所所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葆明,南京大学心理学系主任、江苏省哲学与社会科学重点基地主任周仁来,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薛贵,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际信度与可重复性联盟”和“中国彩巢计划”奠基人左西年,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禹东川,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学者陈辉等知名脑科学、心理学、教育学专家,杭州城研中心主任江山舞,天元公学总校长王发高,以及教育主管部门代表、媒体代表、老师代表参加了会议。

江山舞在致辞中首先回顾了5月21日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时对办好义务教育提出的要求。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短视化、功利化问题没有根本解决,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要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我国超常教育走过了40多年的历程,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然面临着政策保障、社会认知和选拔标准与培养体系等方面的制约。高水平、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超常儿童)的教育和培养需要通过相关教育实践,才能连续不断为国家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

 

拔尖创新人才(超常儿童)选拔讨论会成功举办

江山舞致辞

 

杨雄里院士在致辞中提出了对于拔尖创新人才(超常儿童)选拔和培养工作的两点思考:一是超常儿童的选拔和培养要首先考虑选拔标准问题,并考虑在培养过程中如何根据超常儿童本身实际情况做出相应调整;二是超常儿童之所以超常于其他儿童,天赋是一方面因素,从脑科学的角度来说即具有更强的可塑性。他指出,天赋必须通过后天培养才能持续且真正发挥作用,因此,形成一套适合超常儿童培养的教育方式至关重要。

 

拔尖创新人才(超常儿童)选拔讨论会成功举办

杨雄里院士致辞

 

周永迪教授作题为《特殊儿童基础教育》主旨报告。他认为,超常儿童的培养与教师、家长和环境都具有密切关系,良好的家庭环境是超常儿童成长的重要助力和保障。他建议,应建设一支专业团队,致力于研究通才与专才培养方案及实践路径。

 

拔尖创新人才(超常儿童)选拔讨论会成功举办

周永迪教授作主旨报告

 

左西年教授作题为《人类智力-发育神经影像学》主旨报告。他从脑科学角度出发,研究了大脑微观到宏观结构、连接组和功能。他通过神经发育影像学方法,分析了超常儿童脑(皮层)形态发展规律、脑智发展规律、东西方的学龄期脑形态发育异同、学龄期的脑功能发育规律等问题。他指出,研究表明超常儿童脑结构发育进程还尚未能与其未来天赋和才能的发展准确对应,但能为科学地进行超常儿童选拔和培养奠定基础。

 

拔尖创新人才(超常儿童)选拔讨论会成功举办

左西年教授作主旨报告

 

薛贵教授作题为《基于脑科学的超常儿童选拔与培养》主旨报告。他指出,在这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家对于创新拔尖人才的需求激增,超常儿童培养的重要性显而易见。2014年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时强调:“教育需要坚实的科学基础,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脑科学正在加速教育变革、推动社会和改变世界,他详细讲述了脑科学对未来人才培养目标的启示以及基于脑科学的超常儿童的选拔与培训。

 

拔尖创新人才(超常儿童)选拔讨论会成功举办

薛贵教授作主旨报告

 

李葆明教授作题为《超常儿童的选拔和培养》主旨报告。他提出,拔尖创新人才(超常儿童)培养工作,应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使他们更多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他从天赋与才能的定义、家庭与学校的发现、认知心理学的评估三个方面讲述了超常儿童的遴选与培养方法。

 

拔尖创新人才(超常儿童)选拔讨论会成功举办

李葆明教授作主旨报告

 

最后,杨雄里院士总结了我国超常儿童教育发展经验。他希望,此次研讨能为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与教育改革创新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马小妹)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