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一根红线串起素质教育的时代内涵

时间:2018-04-02作者:姜乃强来源:教育家杂志

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院副书记王晶晶——从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理论谈起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何设定大中小学各阶段素质教育目标、内容、范畴?如何取得各阶段素质教育的实效?如何统筹各阶段素质教育的衔接?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院副书记王晶晶从人格发展角度,结合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交流了对素质教育的思考。

素质教育的开展,要符合各年龄阶段社会心理发展的现状。美国精神病学家、发展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埃利克·埃里克森(Erik H Erikson,1902.06.15—1994.05.12)认为,人的社会心理发展分为童年阶段、青春阶段和成年阶段,其中包含八个时期。其每个时期都有特殊的“危机”,而各阶段发展“危机”的顺利解决,是其人格健康发展的前提。

比如,小学阶段素质教育的目标,要通过学生的勤奋努力消除或避免自卑感,而如何通过素质教育让儿童获得成就感,是教育者需要深思的。人们在不同年龄阶段面临的心理社会发展任务有所不同,素质教育在目标设定、内容界定、方式选择、课程设计、统筹衔接等环节上要充分考虑学生心理发展阶段的需求。

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认为,教育的影响贯穿生命的始终,从出生到死亡贯穿人的整个生命周期,而不同阶段的矛盾是否能得到顺利解决,会对人们之后的发展产生递进影响。从这个角度来看,素质教育也并非只是大中小学校教育的范畴,而将伴随人的整个发展过程,由于自我与社会环境是相互作用的,特别是家庭关系的互动,会让素质教育的影响在代际间传递与发展。

素质教育是全民参与、全民受益的过程。埃里克森强调社会和文化在人格发展中的影响,文化基调、社会生活对个体心理发展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在当下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发展,人们都是素质教育的受益者。素质教育并非是某些机构的责任,全民皆可参与,全民均可受益。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需要尊重人的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以贯穿生命整个周期的视角,调动全员参与,从而营造自然、有效的素质教育生态链。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王越人——科技教育为学生奠基美好未来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王越人,就打造以智能机器人为龙头的科技教育体系,提升学生的科技素养,实施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分享。

王越人表示,面对新时代的新要求,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以全球化视角审视小学基础教育的全过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要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能力培养以及个性发展、身体健康等方面的教育。教育应该适合孩子的天性,要让孩子们喜欢教育,要激发孩子持久的兴趣和乐趣,培养孩子严谨、求实、踏实、务实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精神,要培养孩子终身学习的愿望、责任和志向,鼓励和引导他们面向未来。要重视人的发展,帮助孩子分析和认识世界发展的形势,培养和拓展他们的眼界,让学生了解世界、了解科技发展趋势、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规律。

关于学校具体的措施,王越人介绍,该校首先从小发明起步,让学生初步体会用废旧材料进行创造,实现自己的科技之梦。第二,以科技创新课题研究叩开思维之门。在学生初步感受小发明制作过程的基础上,学校专门成立了科技创新课题研究班,组织对研究有兴趣的学生开展更高层次的课题研究。科技创新研究班成员在专家和辅导老师的指导下,学习选择课题、制订研究方案,学习调查研究、数据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学习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等系列知识,初步感知了课题研究的全过程。第三,赋予学生更宽广的眼界与能力。超前的教育理念,促进学校将以“智能机器人”为内容的校本课程作为学生必修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光学、力学、控制工程、软件编程等多学科的知识,将智能化的理念植根于心中。

多年来,北理工附小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由北京海淀区、北京市、全国组织的机器人比赛,取得了喜人成绩。近三年,在机器人比赛中,学校有294人次获得国际、全国、北京市机器人比赛奖项,还有61个孩子获得了北京市少年儿童科技创新大赛奖等奖项。

 

广州南沙区金隆小学校长李明秋——落实立德树人做好“三个到位”

广州市南沙区金隆小学校长李明秋,结合学校的探索与实践,就在小学落实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提出了“ 三个到位”。

一是理念到位。即校长要将“落实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贯穿于小学的整个办学过程,且要让老师、家长、学生一目了然。学校的办学理念是“ 培育大爱情怀、奠基智慧人生”,育人目标是“培养博爱、乐学、健康、实践的慧心儿童”,校训是“雅行育心、博趣明慧”,校风是“爱己爱人爱自然、乐思乐学乐实践”,体现的是全面的素质教育,既顶天立地又基于基础,教师、家长、学生也都能明白。

二是课程到位。没有课程,就没有教育。有了理念,没有理念引领下的课程,学校理念就只是摆设。在小学教育阶段的课程建构方面,要确保落实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的课程到位,就要力求做到六个必须:必须保证国家课程的主体性、基础性;必须确立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等“ 立德类”课程的重要性;必须保证将德育融入到在全部课程之中;必须立足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必须基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建构课程;必须重视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的建构。

三是实践到位。在小学教育中落实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要做到“真干、实干、苦干、巧干”。真干,是指在办学中,不能只将理念、课程、工作在嘴上说,在会上吹,在书上写,一定要去做。实干,就是指在办学中,工作一定要联系实际,不搞拿来主义,要结合本地本校的人力、物质、文化与经济实际,扎扎实实去做。苦干,就是指在办学中,要不怕苦不怕累,要知难而进,不要知难而退。巧干,就是指在办学中,要尊重教育、尊重科学、尊重学生、尊重专业,大胆创新学校管理、课程实施、家长学校等各项工作,努力提高办学效率、办学质量。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王晨——大中小学素质教育联动的思考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王晨教授,就大学、中学、小学素质教育的联动与衔接研究,分享了他的思考与观点。

首先,需要在理论上探讨大中小学素质教育联动的可能性。第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是如何确定各个学段素质教育培养目标中的阶段性内容和连续性内容,阶段性内容各自的范围特点是什么?这些问题的探讨实际上是需要明确各个学段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变与不变的关系。第二个问题是需要明确素质教育自身所涵盖的范围。在中小学,素质教育往往被认为是应试教育的对应部分;在大学,素质教育往往被认为是专业教育的对应部分,但从素质教育本身的涵义来看,它是一个是涵盖人的发展和育人多个方面的概念。

其次,需要在实践方面形成大中小学素质教育共享的内容框架或者操作性构成。目前学界对于核心素养、关键能力的研究比较多,有很多不同的观点,通过一定时间的讨论,最终形成了一些大家都基本认同的主要内容,大致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普通的知识,也是所有社会人共享的基本的文化和科学内容;二是核心的素养,即思维、表达、逻辑方面的基本能力、问题意识,探究精神等基本素质;三是基本的品格,如自信、自制、勤奋、专注、友爱等。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应该是素质教育的基本构成。实践部分的第二个内容是对素质教育基本实践途径的探讨,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形成这样一个基本架构,即在大学中,实践途径包括专业课程、通识课程、党团活动、学生活动、创新创业等,在中小学则包括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德育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

最后的一个问题是素质教育的评估和评价问题。目前素质教育的开展广泛多样,但缺乏对其进行科学评估和评价的方法和措施。因此,难以对其范围和效果进行确定,也难以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改进。素质教育的评价问题,也需要大中小学之间布局的联动和衔接,即小学要达到什么标准,中学要达到什么标准,大学要达到什么标准,都要有清晰的认识和科学的评估。

只有把这些问题解决好了,素质教育才有可能在大中小学各个阶段之间联动衔接起来,从而推进素质教育更好地全面实施。

 

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秘书长庞海芍——让素质教育红线贯通大中小学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秘书长、北京理工大学研究员庞海芍发言指出,改革开放以来,素质教育像一条红线始终贯穿于我国教育大政方针和人才培养改革实践。我国的素质教育可追溯到1985年,邓小平在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上提出“ 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1994年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形成了素质教育的概念,“ 素质”一词的内涵得到了拓展,从原有心理学的主要指先天禀赋和生理基础,拓展到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内化而形成的个人的稳定品质。

在1999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发出了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动员令。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再次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所以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对中小学而言,主要是为了扭转应试教育倾向。那时,中小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考高分、上大学,以至于中国学生养成了“应试”习惯,到了大学首先会问老师怎么考试,考什么就学什么。在大学阶段实施素质教育,主要是为了改变过于狭窄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科技与人文的融合教育。素质教育的实施成效显著,引发了教育理念、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的巨大变革。教育从只重视“造才”到更注重“育人”,日益注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面对新时代,教育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并正在迈向普及化,高考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大类招生、自主转换专业,实施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

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素质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大学、中学、小学素质教育的衔接联动,关注社会、学校、家庭在素质教育中的责任与作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分会愿意搭建平台,通过课题立项、调查研究、实践交流、政策建议等,推进大、中、小学素质教育的衔接与联动。我们坚信: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让一个人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