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园的“姜堰探索”

时间:2017-05-25作者:朱乐来源:教育家杂志

当记者问起 “集团化办园”给沈高幼儿园带来的最大变化,刁冬梅园长说,“那就是教师们的组织活动能力在‘牵头园’的帮助下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如今,经常在幼儿园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已成为教师们的自觉和常态。幼儿园曾经拥有的“小学化”现象也被去除,使得幼儿园得到了许多学生家长的认同”。

“现在的沈高幼儿园不仅环境好,而且师资力量也很强大。我孙子在这里学习很轻松、很愉快!”正在学校参加亲子活动的一名学生家长向记者表达了她的感受。

 

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园的“姜堰探索”

沈高幼儿园举行亲子活动

凝练特色 推动办园品味开创新局面

 

事实上,经过三年多的实践和尝试,集团化办园带给乡镇幼儿园的好处和实惠远不止于此。更多像大伦幼儿园和沈高幼儿园一样的乡镇幼儿园在提升办园品位方面也有了更多地尝试,拥有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担任兴泰幼儿园园长的蒋海燕有着自己的深刻感悟和体会。在此之前,她曾是兴泰中心小学的一名普通英语教师。2014年,她听从上级领导的安排来到兴泰幼儿园担任园长。起初,作为“新手”的她有一种毫无头绪的感觉。跟包红英园长联系倾诉了她的困惑之后,包园长让她一方面到“牵头园”跟岗学习师资培养、幼儿园管理、课题申报……另一方面,由“牵头园”针对幼儿园当时的情况,做有针对性地帮扶指导。借着姜堰区创建江苏省学前教育示范区的契机,包红英园长和她的团队根据幼儿园地理位置以及师生的发展状况,帮助兴泰幼儿园确立了“开发利用乡土资源,提炼办园特色”的发展目标。

兴泰幼儿园位于里下河地区,拥有丰富的物产资源和淳朴的民风、民俗。他们不仅帮助幼儿园比较经济地利用起玉米棒、枯树枝、粘土等民间特色物产作为游戏材料,也开发出跳竹圈、踩竹高跷、扔草飞盘、舞草龙、走草梅花桩等多种适合幼儿玩耍的户外游戏活动。在如今的兴泰幼儿园里,稻草、秸秆不仅是教师信手拈来的教具、玩具,也是装饰环境的“招牌菜”,“种子发芽”“泥土的秘密”等主题角更是成为孩子们探索的源泉……

 

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园的“姜堰探索”

兴泰幼儿园的孩子们在踩竹垫

 

蒋海燕园长清楚地记得几个时间节点:2014年8月,兴泰幼儿园的总体办园目标确定;随后的10月份,幼儿园就承办了整个姜堰区创建学前教育示范区的现场会活动,面向全区的100多位园长共同开放;2015年11月份,幼儿园又承办了姜堰区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以“玩民间游戏,享快乐童年”为主题的开放活动……

“每一项活动的成功举办,离不开‘牵头园’对我们的支持、协助。无论是从环境布置到户外游戏材料的制作,甚至是教师展示课的选课,他们从来都是亲历亲为、一点一滴地教我们,从来不嫌烦。很多时候都是他们在前面做,我们在后面跟着学。”说起包红英园长和“牵头园”团队对兴泰幼儿园的帮扶,蒋海燕园长充满感激。

姜堰区教育局幼儿教育办公室教研员王小波向记者感慨:“无论是环境创设还是举办现场活动,‘牵头园’的引领示范作用颇大。对于乡村幼儿园来说,这真的是一条可以让他们少走很多弯路的捷径。”在集团化办园的影响下,有的集团成立了教师艺术工作室,还有的确立了幼儿园定期现场问诊制。另外,六大集团在每个学年都会轮流推磨式地举行面向全区的开放活动,由各集团园自行确定承办园和主题,牵头园携手集团内各园深入研讨,力求以最好的姿态向全区展示。

多条举措 指向学前教育朝向新未来

一石激起千层浪,两指弹出万般音。经过三年多的发展,姜堰区的学前教育已经走出一条“多赢”的康庄大道。它让全区上下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有力提升了全区的学前教育总体发展;它也让更多的薄弱幼儿园一改往日面貌,焕发出更加鲜活的生命力;它更让越来越多的幼教人无私奉献、不计付出,只为让众多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在记者提及姜堰区下一步在学前教育方面有何打算时,林忠玲副局长表示,他们将用三条举措助力姜堰学前教育步入品质提升的新阶段。一是开启绘本阅读,为生命成长奠基。他们认为学前教育阶段是儿童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把优秀的绘本带到幼儿面前,引领他们走进“悦读”世界,可以让他们储存一生向长的养份。而这项工作也将在全区幼儿园全面推开;二是抓住游戏关键,点亮美好童年。童年快乐离不开游戏,他们将借助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实施,引导所有幼儿园打造具有游戏味道的卓越课程,让游戏和童年相生相伴;三是聚集家园合作,改造陪伴的力量。通过建设新父母学校,开办育儿宝典专题教育节目,以校、班为单位建设“朋友圈”,最大限度地打通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告诉家长陪伴孩子童年的最科学方式。

“其实我们觉得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围绕童年而展开的。童年幸福了,人生幸福就有了根基。因此,我们下大力气做优、做强学前教育,就是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拥有一个幸福、完整的人生。”林忠玲副局长最后说道。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