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江苏睢宁李集镇:知史“咏”进“禾苗”壮 红色基因代代传

时间:2021-03-31作者:王鸿 赵鹏来源:教育家杂志社

“人民为先,祖国至上;诚实勇敢,自律自强;奋发有为,誓作栋梁;振兴中华,再造辉煌……”清明节前夕,江苏省睢宁县李集镇中心小学近四千名师生在烈士墓前庄严宣誓。

 

江苏睢宁李集镇:知史“咏”进“禾苗”壮 红色基因代代传

李集小学师生在烈士陵园集体宣誓

 

2021年正值建党百年,为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李集镇中心小学开展了各项党史学习教育,让学生们知党史、感党恩、明方向,学会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缅怀英烈忆党史

 

江苏睢宁李集镇:知史“咏”进“禾苗”壮 红色基因代代传

镇关工委主任张新强讲述淮海战役烈士事迹

 

清明时节忆英烈,丰功伟绩难忘怀。在李集镇烈士陵园里,镇关工委主任张新强向师生们介绍了长眠于此的淮海战役无名英雄及其事迹,弘扬了淮海战役精神。“今天的活动让我深切领悟了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正是人民群众的车推肩扛,才换来了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参加祭扫活动的李集小学学生周思彤发出感慨。

 

江苏睢宁李集镇:知史“咏”进“禾苗”壮 红色基因代代传

家长志愿者为清明祭扫活动领路护航

 

江苏睢宁李集镇:知史“咏”进“禾苗”壮 红色基因代代传

李集小学校长黄浩先为学生们介绍烈士事迹

 

江苏睢宁李集镇:知史“咏”进“禾苗”壮 红色基因代代传

李集小学少先队员为袁奎烈士敬献鲜花

 

血染濉河的烈士袁奎曾是《拂晓报》记者,为了李集镇的解放,英勇牺牲,其家乡袁肖村至今都在传颂这段感人事迹。年过八旬的村民薛宗富老人为其义务守陵50多年。袁奎烈士墓还被李集镇选为红色教育基地,并修铺专用道路,定期安排志愿者为祭扫人员领路护航。

追寻足迹感党恩

三月芳菲花争妍,踏青赏春正当时。春天,李集镇中心小学的学生们追寻烈士足迹,探访了美丽家乡。

 

江苏睢宁李集镇:知史“咏”进“禾苗”壮 红色基因代代传

低年级学生游赏英才佳苑农房改善项目

 

英才佳苑小区是李集镇农房改善项目之一,院内花红柳绿、流水潺潺,亭台楼阁、美不胜收,孩子们经过此地不时驻足观望。

 

江苏睢宁李集镇:知史“咏”进“禾苗”壮 红色基因代代传

学生们在潼河岸边野炊

 

李集镇政府在袁奎烈士故里的潼河岸边栽满了风景树,让昔日的荒滩变成了新的“网红打卡地”。老濉河是袁奎烈士战斗和牺牲的地方,如今梨花盛开、游人如织,成为了苏皖人民乡村旅游的好去处。

 

江苏睢宁李集镇:知史“咏”进“禾苗”壮 红色基因代代传

梨园内师生合影

 

江苏睢宁李集镇:知史“咏”进“禾苗”壮 红色基因代代传

红旗在手 童心向党

 

“今天的游学让我知道了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将继承先烈遗志,为家乡的建设、祖国的富强而努力学习”,李集小学五年三班学生袁尚萱表示,未来会发愤图强、报效祖国。

红色基因“咏”流传

“年初以来,我们组织开展了系列‘护苗’活动,将爱党、爱国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李集镇中心小学校长陆博介绍,学校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党史知识,通过说、学、绘、唱等方式学习、传播党史。

 

江苏睢宁李集镇:知史“咏”进“禾苗”壮 红色基因代代传

“护苗2021——红色基因代代传”报告会

 

为进一步弘扬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李集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举行了“护苗2021——红色基因代代传”专题报告会,李集小学校长、睢宁县诵读协会副会长黄浩先饱含激情地向学生们讲述了当地革命先烈袁奎等人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将红色精神浸润到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

 

江苏睢宁李集镇:知史“咏”进“禾苗”壮 红色基因代代传

“童心向党”经典诵读比赛现场

 

李集小学还举行了“童心向党”红色经典诵读活动,打造校园红色文化。500余位小选手用流畅、标准的普通话,向观众和评选老师深情诵读了《盛世中国》《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中华少年》《黄河颂》《长征组歌》《我骄傲,我是中国人》等红色经典诗文,学生的朗诵水平及语文素养得到了提升,孩子们的爱国、爱党情怀受到了鼓舞。

 

江苏睢宁李集镇:知史“咏”进“禾苗”壮 红色基因代代传

王嘉玉老师展示获奖儿童画

 

李集小学还通过举办儿童画创作比赛献礼建党百年,同学们发散思维,充分发挥想象力,用画笔“说”出了对祖国的祝福。学生李雅萱以《我爱北京天安门》获得了本次比赛的第一名。“天安门是新中国诞生的见证者,毛泽东主席在这里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李雅萱自豪地介绍自己的作品,眼中闪烁着纯真的光芒。

(作者:王鸿 赵鹏)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