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让学校成为图书馆的模样

时间:2018-04-08作者:丁莉莉来源:教育家杂志

学校作为全民阅读的重要阵地,承担着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的重要责任。建设“图书馆式”学校,对学校的内涵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在“新教育”理念引领下,山东省威海市高区沈阳路小学砥砺前行,全面建设“人在书中,书在手边”的“图书馆式学校”,探索“图书馆式学校”阅读课程实践。

 

让学校成为图书馆的模样

 

阅读立校,书香满园

打造校园“最美阅读空间”。学校依托近八万册的藏书,践行“ 阅读立校、阅读立人”理念。

学校全开放、立体式的阅读空间名为“iread”(爱悦读)阅读空间,主要由“ 悦读·彩虹花悦读馆”“ 阅读·快乐书吧”“ 越读·杏林书斋”“静读·闲庭心语”“趣读·紫藤书苑”五部分组成。在阅读空间管理上,学校层面着力于顶层设计、搭建架构、分层推进、落实责任制,强调学生自主管理。

让教室长成图书馆的模样。学校倡导“阶梯阅读”,打造高品质“班级书柜”,为全校一至五年级的孩子量身定制了契合其年龄特点的童书,出台了详细的班级书柜评比细则。书目“营养均衡”,图书内容体现“真、善、美”的核心价值观,做到人文、科学与文学兼具;学校设有科学的书柜管理制度及学生阅读记录。每年的“ 世界读书日”和“ 孔子诞辰日”,全校举行班级书柜展评活动。此外,教室里学生阅读感悟又与“每月一事”习惯养成主题相结合,形成班级主题式阅读和以阅读为核心的班级课程。

 

“悦”读育人,共读共写共生活

在沈小,每天都是读书日。学校把最好的时间留给阅读,并且将阅读排入课表。学生每天一到校,便是20分钟的有声阅读;中午是“悦读二十分钟”的午读活动;每周三的早上晨诵新诗,下午是走班课程时间——安排影视阅读、经典诵读、绘本阅读等课程。每周至少一节阅读课,且学生每天在家阅读时间不少于30分钟。

学校不仅把最好的时间留给学生阅读,还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七彩阅读”活动。为了创造适合每个孩子成长的“七彩教育”,学校每年的十二月都会精心设计适合孩子成长的读书节活动,如读书会、读书吉尼斯和新诗会三项活动。此外,其他阅读活动也精彩纷呈,如读书演讲周、沈小朗读者、儿童戏剧秀、图书漂流站、“书家家庭”展、书香少年榜等。这些阅读活动注重与日常生活结合,尽力达成阅读中的知行合一。

在沈小,教师须是领读者。教师是阅读的领读者与示范者,学校通过逐步推进、积极引导、奖励激励的推进策略,有序推进教师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学校还倡导亲子阅读,定向邀请专家走进学校多次举办家庭阅读讲座。

 

“越读”生长,构建阅读课程

“越读”就是通过阅读,让孩子们像草籽儿一样,向上生长。学校积极探索儿童阅读课程的校本构建,把儿童阅读课程作为语文课程、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晨诵·午读·暮省”课程。“晨诵”主要是晨间诵诗、日常诵诗、生日赠诗和情境诵诗;“午读”是指整个儿童阶段非学科阅读,阅读属于学生自己的童年书籍。“暮省”是指学生每天在完成学业以后,能够思考与反省一天的生活,并用随笔、日记等形式记录下来,师生之间相互编织有意义的生活。

“晨”“午”“暮”,是我们根据课程特点所做的形象化的说法,并不一定要局限在这些特定的时间。学校用晨诵、午读、暮省的儿童生活方式,将教育回归生活。

读写绘课程。绘本是孩子童年最好的玩具,一本本绘本,在孩子们的童年播下一粒粒最美妙的种子,那是语言的种子、审美的种子、思想的种子。目前,绘本课程已形成系列,如低段绘本教学课程有9月的“ 学会求知”——《你会写字吗》《爱书的孩子》,10月份的“ 学会感恩”——《最最特别的礼物》,11月的“ 学会口才”——《胖石头》《你想要一颗星星吗》,12月的“ 学会自省”——《秘密嘘嘘嘘》《萤火虫去许愿》等。

群文阅读课程。教师在单位时间内指导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关注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速度,关注学生在多样文章阅读过程中的意义建构。学校通过群文阅读示范课、选派部分老师外出观摩学习和举办“群文阅读教学比赛”等途径,逐渐熟悉群文阅读的理念与操作方式,并编订了《沈阳路小学群文阅读》教材。

整本书共读课程。师生共读一本书,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有效策略。学校在“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和高区共读书目的基础上,构建了一至五年级整本书校本课程体系。选择经典的、儿童的、分层的书籍,按照“导读——推进——延伸”的步骤推进整本书阅读。这个过程注重阅读的层次,检视阅读、基础阅读、分析阅读、反刍阅读融合推进,注重阅读习惯的培养。评价上重过程不重定性,重思考不重答案,重数量与品质结合,为每位学生建立“阅读存折”。学校还设计了“阅读银行”,按照自主申报、小组考核、分段认证、校级审核、存入“阅读银行”的流程考核与确认,及时下发读书成长卡、读书徽章、阅读之星奖牌,让阅读及时获得有效反馈。

说写课程、读写课程。“听说读写”是学习语言的重要环节。学校以相关课程为载体,以“ 说”架起读与写的桥梁。

组织开展读写课程,让热爱读书与写作的孩子在课外继续在文字的世界里遨游。如“泰戈尔诗社”,着眼于引领孩子欣赏诗歌;“小古文社团”,通过朗读而学习一些文言文,厚实学生的古典文化的底蕴。平时的读写课程抓住写作训练的“ 切点”,进行作文训练,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教育戏剧课程。学校每年“六一”举办盛大的“ 戏剧课程”汇报活动,从剧本的选择、角色的分配、剧目排练到海报制作,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参与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这种“先读后演”的形式形成了二次阅读,让参与者大获其益。

“互联网+阅读”课程。学校以“ 阅伴”读书为平台,参加“阅伴闯关”活动。阅伴的闯关模式让孩子在不抵触的情况下,沉浸在阅读之中。老师只需下载“阅伴教师端”,将班级学生加入,即可组织孩子进行阅读和闯关。教师根据阅读数据,及时了解和调控班级学生的阅读。学校为所有教室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一体机系统,增强了阅读时交互性。

全科阅读整合课程。全科阅读就是让所有学科老师共同参与,围绕同一本书或同一类书,组织引导学生阅读,使学生将阅读内容与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学校梳理儿童阅读课程的关系,用阅读串起各门学科;除了语文学科之外,数学、英语、科学,甚至美术、音乐等学科都参与了进来。全科整合课程强化了整体概念,有利于学生联通不同领域的知识。

没有阅读,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我们始终相信,每一个生命都是一粒神奇的种子,而阅读则能够给种子以美好滋养,并唤醒其所蕴藏的力量。一个校园的教师和孩子都无限热爱着阅读,无限享受着阅读,教育就会自然而然地发生。(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市高区沈阳路小学)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