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书证融通,让“1+X”走向“1”中有“X”

时间:2021-07-05作者:周彩丽来源:教育家杂志社

施行“1+X”证书制度,如何解决考证教学两张皮问题?如何避免“证书形同鸡肋”的情形?如何让院校培养的人才契合企业的需求?

探索实施“1+X”证书制度,是“职教20条”的重要改革部署。“1”指学历证书,“X”指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目前,全国已有22949所院校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共确定了92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作为一项新事物,试点推进中遇到文章开头提到的困惑与担忧。辽宁省于2019年9月正式启动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截至目前,试点院校达到145所、项目达1036项,试点规模近13万人。除了常规的以培训、考试方式获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辽宁省积极探索1+X证书制度书证融通工作,借鉴学分银行的方法体系,在全国率先制定基于学分银行“认证单元”的学习成果转换路径和规则。在5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45个试点院校开展书证融通试点,切实解决人才培养与证书标准、培养过程与培训过程、专业考试与证书考核相脱节问题。

从“1+X”到“1”中有“X”

施行“1+X”证书制度,学校面临设施设备、师资培训等投入,教学成本会增加。为学生开展培训,资源、时间、资金如何调配?学生是否接受?这些顾虑让很多学校对此制度持观望态度。参与证书制度的社会培训评价组织虽然掌握先进技术,但如何将技术技能和学校进行对接,并不擅长。这些问题影响着“1+X”证书制度的推进。

辽宁省从这些问题出发,探索书证融通工作。2020年6月,辽宁将学分银行制度引入“1+X”证书工作中,由辽宁学分银行管理中心作为统筹管理和服务平台,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中的技能点、知识点进行拆分、比对、整合和重构,制定出院校和社会培训评价组织都认可的标准,并制定学习成果认证转换路径;培训评价组织按照学分银行的学习成果认定标准,邀请专家制定证书标准认证单元,经学分银行确认后进行发布,并配合学校的教学和师资培训工作;学校按照学习成果认定标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对教学进行调整,并进行考核及学习成果的转换认证,由此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互融互通。

以辽宁省首个试点书证融通的“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例。此证书的证书标准由一家社会培训评价组织提供,该机构负责人王志强介绍,在学分银行的统筹下,机构组建由证书标准专家、学分银行制度专家、教学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接专业教学标准,衔接学分银行的相关要求,对证书标准做“模块化”分解,形成20个认证单元,并开发模块化的考核题库以及具体的考核规则。参与试点的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根据证书标准,对课程进行调整,确定了《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等3门课程与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证书中级认证单元转换,学分为8学分。培训评价组织邀请专家对学校课程、教学进行指导,对学校调整过的人才培养方案和相关考试条件与要求进行论证,最终由培训评价组织、辽宁学分银行管理中心、学校三方共同确认。

这三门课程,覆盖20个认证单元中所要求掌握的技能点,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学习这些技能。学校以证书标准上的考核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考核。每门考试对应20个单元中的六七个单元,一次考试,成绩可以顶课程和X证书模块两方面成绩。三门课程考试结束后,若考试成绩都在75分以上,即可获得“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中级证书,置换的8学分可以存入学分银行。这个转换规则也可以倒过来,即如果学生以参加培训、考证的方式取得了证书,那么凭借此证书,这3门课程可以免考(不可免修)。

通过书证融通,企业将自己的技能分解成与教学融合的模块,院校通过制定课证融通地图、优化课程标准、备案转换规则等方式重构人才培养方案。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课堂上实现融合,“1+X”走向“1”中有“X”。

从证书到求职敲门“金砖”

在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自控系主任姜伟看来,书证融通是职校“三教改革”的有力抓手。“书证融通工作推行后,我们采用全国的行业专家、教学专家总结出来的人才培养要求,对专业、课程、教学优化调整,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培养质量。”

对院校来说,参与书证融通工作还有诸多“好处”。教师要参加培训、获取“培训师”资质后才能进行相应教学,因此专业技能大幅提升;在日常教学中实施证书所要求的技能教学,不会给教师增加额外教学任务;学生通过上课就能把证拿到手,降低了学生取得证书的时间成本和学校的经济成本,提高了院校和学生参与“1+X”证书制度的积极性。

对企业来说,通过此方式及时将企业新技术、新工艺等有效地转化成人才培养的要求,大大增强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及时性和适应性,缩短技术技能人才上岗周期,同时加强了校企合作,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对学生来说,认证课程及格即可获得“X”证书,避免重复学习与考试;置换的学分可存入国家学分银行,服务学生后续发展;学生获得复合型技术技能,为今后适应多元就业奠定基础。

推行“1+X”证书制度,是为了“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衡量“X”证书的含金量,持证毕业生的就业是标准之一。

辽宁省学分银行管理中心副主任宁春认为,证书的含金量在融通过程中就有体现。学分银行管理中心要求证书单位在认证单元开发上,邀请行业专家、龙头企业和行业代表性企业专家、院校专家共同参与,确保标准充分代表了企业对岗位技能要求,也能与学校教学融入;在开发题库方面,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命题,在考核中,要求企业技术人员担任考核师。“这样产生的证书,至少在辽宁省域内是受认可的。”宁春说,“让证书标准在全国、全行业获得认可,这是证书单位要解决的问题。”

企业如何让证书标准获得全行业认可?王志强坦言:“这是‘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最难点。”除了保证证书质量,他所在的证书单位与用人单位达成对持证人员就业的一些优惠政策,比如持证人员优先上岗;开发了协同就业服务平台,让持证毕业生和优质企业在平台上互选。通过这些方式,加强持证毕业生的就业优势。

姜伟非常认可证书的含金量。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的这两年,学校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学校参与试点的专业招生人数逐年递增。

从试点到全面推进

通过开展“1+X”证书制度书证融通工作,辽宁较好地解决了人才培养与证书培训脱节的问题,提升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推动了职业院校“三教”改革,降低了学校及学生取得证书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增强了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至今,辽宁已在工业机器人装调、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宠物护理与美容、财务数字化应用、网络系统建设等5个证书领域、45所院校开展试点工作,修订人才培养方案23个,融通课程84门、技能点856个。

5月12日,辽宁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书证融通工作的通知》,要求全省所有的技能等级证书都要以书证融通的方式去推进,并拨付专项资金500万元支持书证融通工作的全面开展。

除了资金支持,也在政策上予以扶持。辽宁省教育厅职成处“1+X”证书制度工作办公室邸金南介绍,辽宁省教育厅经与省人社厅、省财政厅协调,将符合条件的职业院校、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纳入人社部门“两目录一系统”,并对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毕业生给予资金补贴。同时将社会培训评价组织纳入产教融合型企业的认定,认定后享有一定的税费减免。支持试点院校选择参与书证融通工作的企业的证书,给他们的证书做更多的宣传。政策支持下,目前辽宁已有68家培训评价组织的100个证书启动书证融通工作。

书证融通促进、深化了“1+X”证书制度的推进,但也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比如证书与产业的对接问题。参与“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书证融通试点的一所学校,其对应专业是国家“双高”计划中的核心专业,试点工作优先考虑了专业的办学优势,但与当地的产业不能很好地对接。辽宁全面开展书证融通工作后,将扩大试点专业范围,进一步在对接服务地方产业发展需求上发力。

(作者:周彩丽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