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优化教师质量监测体系,促进基础教育教师质量提升

时间:2021-07-09作者:首都师范大学教师质量监测与提升研究团队来源:教育家杂志社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是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工作一直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高度重视教师教育体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系列重要论述中提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的讲话精神,也指明了教师选拔,质量监测与提升的两大重要目标:教师要让党和人民满意,做四有好老师。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一流教师,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就必须首先回答两个重要的学术问题:“谁适合做教师?”、“如何构建全方位一体化的教师选拔、质量监测与提升的体系?”为贯彻落实教育部的《中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等五个文件以及推进师范生免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改革,建立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考核制度,首都师范大学教师质量监测与提升研究团队由首师大心理学院牵头,与各部门及一线中小学深入合作,研发了教师职业通用能力测评等系列工具,对教师选拔,教师职业通用能力标准以及教师质量监测与提升等重要工作进行了系统的科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本文旨在介绍该项工作的工作背景,理论构建以及实施路径,为区域教委以及学校提升教师队伍质量提供实践参考

一、加强师范生及教师质量监测与提升工作的重要性

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以及教育部等各级部门相继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 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以及《教育类研究生和公费师范生免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改革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对于师范生的培养以及基础教育教师队伍质量的监测与提升,做出了重要的战略部署。开展师范生及教育质量监测,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十四五”规划对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部署的具体体现。大力加强教师质量的监测与提升工作,对师范生培养与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发展与建设,都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是否适合做教师,是否热爱教师职业是师范生培养与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基本问题,而目前我国尚缺乏包括师范生及教师质量监测的系统、易操作的评估及预警体系,也无针对高质量卓越教师的特征评估及精准质量提升的工作平台。因此,难以全面评估教师质量,无法全面理解适合做教师的促进因素与阻碍风险,这对高质量师范生培养及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学术问题,以及一个重大的现实工作难题。

二、加强师范生及教师质量的监测与提升工作的实施路径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十四五”规划对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体系的部署,首都师范大学 “以高水平学科群建设支撑高水平教师教育”的发展理念,组织成立了“教师质量监测与提升研究团队”,针对首都师范生培养和教师质量监测与提升开展了一系列技术攻关工作,对于回答“谁适合做教师”、“如何培养高质量的教师”的关键问题提供科学依据,为首都师范生及教师队伍质量监测与提升提供了有效保障。基于前期工作的梳理,针对师范生培养及北京市基础教育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团队以“全面提升首都基础教育教师质量”为核心目标,梳理出首都基础教育教师质量监测与提升的基本实施路径。

(一)聚焦教师特征的个体描绘,构建全流程的教师选拔、监测和提升的工作体系

培养优秀教师是师范生教育的重要目标,师范生评价是培养的重要环节。教师职业准入的新政策要求师范毕业生须参加并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地方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方可从教。然而,目前我国尚缺乏与之配套的师范生培养和卓越师范生选拔的过程性评价和准入系统,特别是在心理健康素养层面;因此,难以全面地评估师范生是否适合做教师的促进因素与阻碍风险。完善师范生培养和卓越师范生选拔的教师职业通用能力评价体系,为回答“是否适合做老师”?“是否热爱教师职业”提供理论框架与实践工具,为落实教育部教师职业能力的监测与提升提供支持,有利于促进首都师范生培养和选拔体系的科学化。

(二)立足过程本位,构建全面的教师队伍质量区域监测与提升的新体系

2018年印发的《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提出“高校与中小学协同开展教师培养培训、职前与职后相互衔接的教师教育改革实验区,带动区域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升教师培养培训质量”。为了解决首都基础教育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需求,以高水平的学科教育带动高水平的基础教育发展,充分发挥心理学科在教育、心理评估与测量、学习与认知等学科领域的优势,逐步建设基础教育教师队伍质量监测研究智库,开展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质量监测等工作,从而推动教师管理和决策系统的科学化,引导首都各界树立和践行科学的教师队伍质量观。建设首都特色的师范生及基础教育教师队伍质量监测系统,有利于科学、准确且及时“把脉”首都教师质量状况。

(三)利用精准数据,构建从合格教师准入到卓越教师的精准发展路径

目前,我国尚无针对高质量卓越教师的特征评估及精准质量提升的工作平台,如何选拔合格教师,如何挖掘卓越教师的科学研究共识,如何构建合格教师到卓越教师的发展路径,这一列问题亟需解决。基于师范生及教师质量的监测数据,明确从合格教师到卓越教师的实现路径和评价系统,构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质量提升平台,有利于推动首都基础教育师资质量水平的不断提升。通过我们前期工作,我们凝练了从合格教师到卓越教师的职业通用能力模型构建,这些模型与数据的沉淀,可以更为精准的把脉从个体到区域的教师队伍质量的诊断与提升,将极大的促进教师队伍质量提升工作。

(四)开展基础教育教师质量监测与提升试点及研究智库建设

我们与中小学合作,开展教师质量监测与提升的工作试点,从科学研究与实践反馈双向促进教师质量监测与提升的工作效率,开展多模态,多场景的师范生及教师质量监测与提升实践工作。并组织高校心理科学,教育科学等学科专家构建教师质量监测与提升研究智库,针对教师质量监测与提升的关键科学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形成专家库,数据库,工具库与解决方案库。为首都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发展提供科学支持。

(作者:首都师范大学教师质量监测与提升研究团队)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