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聚首2021年名师名校(园)长论坛,共话“双减”背景下学校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时间:2021-12-27作者:来源:《教育家》杂志社

12月23日,“‘双减’背景下学校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2021年名师名校(园)长论坛在成都召开。本次论坛由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发起,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研究中心、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重庆市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宁波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共同主办,由成都市教育局、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培训学院提供支持,包括主场报告与主题论坛、教师论坛、校(园)长论坛、圆桌论坛四个分论坛。

 

聚首2021年名师名校(园)长论坛,共话“双减”背景下学校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陈云龙表示,落实“双减”,首先要面向未来,实现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成尚荣做主旨报告《将高质量教育体系落实在高质量生活体系中》,提出“双减”旨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应落实在学生的生活体系建构上,同时明确教育、学习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高质量的生活是道德的、全面的、健康的、创造性的。此外,还要关注课堂质量、时间管理和休闲时间三个维度的优化。

主题论坛以“教师专业发展”为主题,邀请来自北京、上海、重庆、宁波、成都的专家分享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的典型经验及系统思考。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研究中心主任鱼霞在演讲《“双减”对教师素质的挑战与应对之策》中从“‘双减’政策如何而来?”“科研如何为‘双减’贡献智慧?”“‘双减’对教师素质提出了哪些挑战?”“应对挑战有何策略?”四个维度进行分享,系统梳理了“双减”对教师素质提出的八大挑战,即对教师观念、课堂教学能力、评价素质、一专多能的综合素质、教学方式、育人能力、创新能力、身心素质的挑战,同时提出落实“双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政府协同育人才能实现。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副主任陈霞在演讲《新时期基础教育教师培训的上海探索》中回顾了上海教师培训30年历程,以见习培训、双名工程、全员教师培训为主线分享了其对师训重点工作的探索,并提出师训工作要着力解决“提质增效”“学生发展立场”“唤醒教师的专业自觉”“基于未来教师特征创新设计教师培训”。

重庆市璧山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傅静以《创新区域研训模式 助力课堂提质增效》为题进行演讲,从“以“生长课堂”为抓手,激发区域课改新动能”“以‘9+N’为载体,构建教科研共同体”“以递进式培训为路径,精准服务教师成长需求”三方面分享了璧山区创新区域研训模式的实践,有效促进了课堂提质增效。宁波教育学院培训学院副院长张红波做演讲《“三名”协同:助推宁波乡村教育全域发展》,介绍了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三名工程”,聚焦乡村培训的需求、整体规划、全面协同三方面工作,有效推动了宁波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谭文丽发表演讲《新发展阶段,成都教师教育融创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指出要把握教师教育当前发展的新趋势,着重突出课程文化的统摄作用,掌握教师发展的重要特点,创新教师教育的课程设计,并要创建教师教育融创课程的新体系,应着重明确融创课程的基本含义,建立融创课程的实施架构,完善教师教育的体制机制。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培训学院院长陈锁明发表演讲《以智慧和勇气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理性分析了“双减”落实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了专业建议。

教师分论坛以“‘双减’背景下提质增效的教师行动”为主题,来自北京、成都、宁波的六位名师立足实践,为“双减”背景下的教师专业画像找准站位。成都七中语文特级教师黄明勇做报告《语文也可以玩出来》,以戏剧文学、对联以及学生写作学习为例,从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角度设计语文活动,将语文教学设计出语感、语理、审美、生活、文化、自由六个境界,在减训练、考试的同时增读写素养和审美趣味。北京景山学校语文特级教师教师周群分享报告《“双减”背景下的教师行动——重新审视我们的教学》,提出在“双减”背景下要重新审视教学、认识课堂和作业,以及中国传统语文教育中的经验与教训。邛崃市羊安镇初级中学校数学教师赖虎强在报告《基于结构融合的双创实验与减负探索》中提出,要关注初中数学结构融合,让系统“瘦身”,同时要关注“双减”背景下的减负增能,让学生听得懂、做得起、想得透。宁波市海曙区教研室英语教研员刘桂蓉在报告《“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提质增效的“守”与“变”》中提出了教育的三“守”三“变”——守“教学规律”“教学常识”“教师素养”,变“教学目标”多层化、变“教学方法”多样化、变“教学评价”多元化。成都华阳中学科创教师张晓容分享报告《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学科融合策略与路径研究》,提出教育者应构建四类层级式学科的融合课程、研发创造性思维教程、提炼创造性学习教学操作程序,培养创新人才。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美术教研员辜敏分享报告《因美相聚 为美而行 以美育人》,提出名师工作室核心目标应从“以美育美”转化为“一篇论文、一幅作品、一个课题、一堂好”四个方面的能力提升,再进而完成“目标定向—阶段分解—步骤实施—总结提炼—拓展再生”五步骤,不断实现自我提升。

校(园)长分论坛以“‘双减’背景下提升品质的学校行动”为主题,邀请来自上海、重庆和成都的六位校(园)长共话学校、园所建设过程中的所思所行。成都市石室中学校长田间在报告《“双减”行动的石室样本》中提出,“双减”减掉的应是作业量、考试次数、家长焦虑、教师杂务、各种检查会议,而不是减教师的智慧和奉献,学生的勤奋、努力以及家长的陪伴。了配合“双减”,教育者在思想、教研、管理、课后服务、研学、家教等方面均需做“加法”。重庆谢家湾小学校长罗凤分享报告《“双减”时代高质量办学的谢家湾学校实践》,提出教育者对待学生的获得感、身心健康、人格完善、品行端正、学习能力、社交能力、创新能力等指标都应像对待“考试成绩”一样重视和研究,以“双减”为契机,善用减法,让教师获得幸福感。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吴蓉瑾分享报告《以全流程数字化促进作业的减负增效》,从“发掘学生潜质,激发学生兴趣,指导学生学习,成就学生价值”切入,分析当下教学现状,准确把握学情,提高作业的层次性和效果,倡导减负增效,尝试推进大规模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成都市新津区教科院院长何飞分享报告《“双减”之下的生活教育》,提出减轻学业负担不是减轻学业,分享了新津区六个典型范例,全面阐述了基于生活教育思想的“双减”教育改革行动,表达“向着农民‘烧心香’,办好乡村教育”的教育理想何追求。成都市大邑县北街小学校长郑俊红在报告《构建家校共育课程,铸就良好育人生态》中指出,家校关系构建应实现从感性认识走向理性自觉,在课程内容上实现从单一培训走向形式多元,在课程实施上实现从单向输出走向双向互动,在未来愿景上实现由外力牵引走向自觉生长。成都市金牛区机关第三幼儿园教育集团总园长高翔分享报告《强基固本,提质增效——“双减”政策下的学前教育行动》,以擦亮文化底色、筑牢课程根基、优化环境载体、激活教师源泉、搭好家园支架五大行动为例,探讨了幼儿园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圆桌论坛以“‘双减’背景下名师名校(园)长工作室建设”为主题,邀请四川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米云林、温江区光华实验幼儿园园长何煦、成都市金牛区实验中学校长刘仲文、成都市行知小学数学教师杨薪意等名师名校(园)长以及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培训学院副院长陈紫龙,凝智聚力为“双减”政策的落地献计献策。

本次活动搭建了名师名校(园)长教育教学和管理经验展示平台,倡议建立名师名校(园)长工作室发展研究共同体,集名师智慧引领落实“双减”,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活动吸引了21个省市地区的教育行政领导、专家学者、中小学校(园)长、教育一线工作者、教科研、培训机构工作人员等156.7万人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参与了本次论坛。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