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大学生教育创新创业需关注公益性——教博会大学生教育创新创业论坛顺利召开

时间:2022-01-27作者:来源:《教育家》杂志社

1月22日,第六届教博会卫星会议系列在线活动之大学生教育创新创业论坛顺利召开。据了解,本次会议以线上直播形式展开,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上海春禾青少年发展中心主办,旨在宣传和展示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教育创新创业大赛。活动由西安领心教育创始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硕士郭鑫悦主持。

 

大学生教育创新创业需关注公益性——教博会大学生教育创新创业论坛顺利召开

 

曲阜师范大学副教授袁梅、贵州师范学院创新创业学院执行院长杜宏博在论坛上做主题演讲,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特质进行剖析、思考高师院校对开展大学生教育创新创业活动带来的启示,并与第一届全国大学生(研究生)教育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评委、上海春禾青少年发展中心创始人陆逊,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专家夏江,教育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专家委员杨波等专家在圆桌论坛环节共同探讨“如何使大学生的教育创新创业活动能更好地适应和满足教育未来发展的需要”,此外,各位专家还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提出的疑问进行了详细解答。

7大要素,打造评委眼中的好项目

曲阜师范大学副教授袁梅在《评委眼中的好项目》的主题发言中提出,好项目需要具备7个特点:准确的问题导向、精准的市场导向、创新性、较强实践性、将技术与商业价值完美结合、团队架构为多专业人才互补、项目汇报要完整清晰。

高师院校创新创业课程改革引发思考

贵州师范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简称“双创学院”)执行院长杜宏博以《高师院校创新创业课程改革的思考与实践》为题做分享。他以贵州师范学院双创学院为例,介绍了双创教育的四大模块、课程改革以及课程迭代。

杜宏博介绍,“双创”教育四大模块由双创学院、二级学院、众创空间、大学科技园构成。在“双创”教育课程上,学院逐步形成了从课程萌生项目、项目淬炼参加竞赛、竞赛再反哺课程的“金三角实践加教学”模式。从线上慕课到参加红旅课程结业,项目从大一到大三进行全程跟踪,完全实现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全覆盖和全渗透。在课程迭代上,实现了从商科课程到素质能力课程的改变、从“双创”课程到课程“双创”的改变、从“教师独角戏”的公共基础课程到“师生全互动”的高阶社会实践课程的改变。

杜宏博表示,“双创”课程改革需要对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赛给“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同学回信进行深入思考,聚焦“一个宗旨”和“四个关键词”,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和历史的华彩篇章。

共话大学生教育创新创业的未来

在圆桌论坛环节,各位专家就“如何使大学生的教育创新创业活动能更好地适应和满足教育未来发展的需要”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上海春禾青少年发展中心创始人陆逊表示,在当前背景下,教育不宜被划为商业领域。“当代大学生需要了解国情,思考如何把好的教育理念、教育案例、教学方法普及到更多的学校,让创新创业回馈全民、产生真正的社会效益,进而带动教育的转变。”

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专家夏江指出,大学生教育创新创业需要考虑两点,一是社会性,二是可操作性。“希望大学生能够挖掘学校的真实需求,保证立足需求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同时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修正、不断完善,保证创新创业项目能够实施推广下去。”夏江提醒,大学生创新创业更多要考虑教育的前瞻性,教育的创新创业要着眼于实用性的知识和技能,去唤醒学生的内在潜力、培养学习的驱动、抽象的归纳能力、理解和创造力,培养面向未来的孩子。

教育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专家委员杨波就论题提出观点:大学生教育创新创业需要优化相关教育体系,让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方面系统化,进而提升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还要抓住重点环节,建设校内外创新创业导师的资源库,做好示范学校建设和教师指导工作建设;此外,还应营造涵盖科技、金融投资等行业支持学生双创工作的社会氛围;抓好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抓好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点;激发当代大学生的血性和狼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拥有家国情怀和团队精神;最后要抱有一种心态,大学生创新创业不是要把每个人都培养成企业家,而是让数以万计的学生丰富自己亲年时代的人生经历。杨波表示,创新创业经历将是大学生无比宝贵的财富,经历了这样的历练,学生在社会上会走得更远,未来也会飞得更高。

贵州师范学院创新创业学院执行院长杜宏博表示,师范教育创新创业与理工类、医科类、综合类院校有所区别,一定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专创融合,并且要鼓励师生同创,让学生们未来在教师岗位上能够用到新一代的信息技术。

曲阜师范大学副教授袁梅强调,大学生教育创新创业一定要注重情怀与用户体验,广泛了解竞品,才能做出好的项目。

1V1提问,专家答疑解惑

圆桌论坛后,多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袒露心中迷茫,向专家团队提出了内心的困惑。各位专家就公益组织产业化转型、项目市场推广等问题一一做出回应。

陆逊表示,师生公益组织在迎接企业化转型挑战时,需要思考项目的落地区域和客户群体的定位,确定好推广的方向。

对于“如何能够更好地推广项目”,杨波给出三点建议:做好前期市场调研,了解市场痛点;了解项目本身优势,明确资金来源渠道;完善项目设计,注意财务部分内容。“目前多数高校大学生的创业激情非常饱满,但是创业财务部分存在明显短板,不清楚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损益表等必须知识。”杨波表示,在项目的开展过程中,大学生需要不断进行优化、完善。

杜宏博在回应“如何应对市场竞争”时表示,竞争促进了创新和市场的发展,大家需要思考的是项目所处阶段和赛道,高新技术产业需要做好创新和管理,精耕细作,慢慢建立行业壁垒。

用教育创新来实现教育公平,进而撬动更多可能性,是每一个教育创业学生的初心。本次论坛以“主题演讲+圆桌论坛”形式,为大学生教育创新创业提供了新思路。如何将教育创新落地,需要学生们理解政策、回应政策,需要用专业的产品、技术打动市场与用户。第三届大学生教育创新创业大赛的复赛和决赛,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营将于2022年4月23-26日第六届教博会现场举办,截至目前已从48所高校的94支团队中遴选出了65支团队到教博会现场参赛。敬请关注!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