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在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举行

时间:2023-05-04作者:来源:《教育家》杂志社

4月26日,“中国德育·明德讲堂”特别策划活动“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在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德育杂志社、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材研发中心、北京市昌平区教育委员会主办,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承办,田家炳基金会、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劳动与社会实践教育研究所、教育科学出版社协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于发友,北京市昌平区教育工委副书记、区教委主任、区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苏俊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劳动与社会实践教育研究所所长王晓燕、副所长杨颖东,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教育学院副院长曲霞、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研究所副研究员黄琼、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发展研究所原所长马开剑、中国德育杂志社副主编刘洁,宁夏教育厅教学研究室义教部主任王旭华,教育科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孙袁华,北京市昌平区教委基础教育科科长张建飞、职成科科长陈敏,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校长段福生等嘉宾参加活动。

 

“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在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举行

 

苏俊山指出,北京市昌平区教委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前布局,成立了昌平区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服务中心,实现区级劳动教育课程100%覆盖,获评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典型成果。“北京市昌平区教委将以此次研究活动为契机,继续谱写新时代以劳育人、五育并举的华美篇章。”

 

“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在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举行

 

于发友表示,中国教科院高度重视劳动教育研究,积极推动全国劳动教育落地,本次活动将为我国劳动教育贡献更多、更新、更有参考价值的智慧成果,为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在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举行

 

曲霞以《新时代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培养研究》为题作专题报告。她指出要从专业基础、教育素养、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完善,健全劳动教育教师专业化培养体系。

 

“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在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举行

 

王晓燕以《新时代高质量劳动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路径)研究》为题作专题报告,提出劳动教育须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执行、高水平组织、高质量评价,奋力创建新时代中国特色高质量劳动教育体系。

 

“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在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举行

 

段福生以《以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为引领,打造“四个一”职普劳动教育建设方案》为题作专题报告。他表示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设施环境、师资水平等方面拥有劳动教育的天然禀赋,学校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建设了中心统筹站、动力蓄能站、方案供给站、标准监测站,为中小学劳动教育提供高质量服务。

 

“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在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举行

 

罗祖兵教授以《新时代劳动教育评价研究》为题,围绕劳动教育实践属性、为何坚持以及如何坚持实践等方法,进行了线上分享。

 

“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在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举行

 

在专家对话环节,杨颖东与曲霞、马开剑、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学校校长王强、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副校长左欣、河北唐县田家炳中学主任陈宁、北京市昌平第二实验小学主任胡建丽等就劳动教育实践及育人功能、现阶段以及智能化发展时代面临的挑战等问题展开讨论。

北京市昌平区教育委员会聂莹、宁夏教育厅研究室王旭华围绕区域劳动教育开展情况,进行了分享。

北京市第十九中学、北京师范大学昌平附属学校、湖南省长沙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北京十一学校结合学校特色,将各自劳动教育的经验与做法进行了分享。

来自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北京市昌平区马池口中学、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的教师代表分别围绕生产性劳动、日常生活劳动、服务性劳动进行课程展示。

在活点评环节,黄琼提出在推进劳动教育的进程中应关注整体规划设计,开好劳动课程、丰富教育途径、充分发挥育人功能,未来要运用协同发展思维,继续加强劳动教育支持体系建设。

 

“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在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举行

 

刘洁在会议总结中提出,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要注重时代性、协同性和创造性,未来仍需要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研究部门、理论工作者、实践工作者多方合作、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弘扬劳动的时代价值,以劳动教育培育时代新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在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举行

 

参加此次活动的还有来自河南省、湖南省、河北省的4所学校和北京市87所中小学主管劳动教育的领导以及各出版社、各地新闻媒体代表约130人,并由中国德育·明德讲堂面向全国现场直播。

本次活动为我国各教育阶段搭建了交流合作平台,展现了部分地区与学校在新时代劳动教育中取得的进展与成果,也达成了社会各界共同推进高质量劳动教育的共识。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