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走向“双师协同 交互育人”的未来教育——数字教育背景下“人师+机师”课堂新探索专题研讨会圆满落幕

时间:2023-05-27作者:来源:《教育家》杂志社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推进北京市大兴区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高质量协同发展项目,促进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教师队伍建设深度融合,更好推进协同课堂建设,探寻“双师”协同交互育人机制,发挥教师共同体共育价值,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联合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北京市大兴区教育委员会共同主办,北京市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海淀进校大兴分校)和北京市大兴区翡翠城小学教育集团承办的数字教育背景下“人师+机师”课堂新探索专题研讨会,于5月25日在北京圆满落幕。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冯洪荣,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熙,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主任贾美华,北京市数字中心主任武装,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李政涛,副所长卜玉华,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祝智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余胜泉,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学院院长、教授黄甫全,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教授周爱民,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特聘研究员翟雪松,北京市大兴区教工委书记周爱彬,大兴区教育委员会主任赵建国,副主任寇国新、崔连娜,北京市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申军红,北京市海淀区教科院信息主任马涛,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教研员马福贵、李英杰,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田娟、代玉美,北京市教委互联网+基础教育专班人员孙可老师,北京市及各区教研员、中小学校长、教学干部,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同仁与会,会议以线上、线下形式进行,现场及线上的参会人员5万余人。

开幕式上,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冯洪荣,北京市数字中心主任武装,北京市大兴区教工委书记周爱彬,华东师大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卜玉华分别致辞。

“双师协同 交互育人”是指向未来的教育探索,这必将推动教育变革的创新。本次会议,共有来自全国的六位专家基于数字化教育的不同角度做主旨发言。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张熙以“勇立潮头 创新实践--以教科研数字化转型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为题发言,提出技术的应用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并从空中课堂、双师课堂、5G+智慧教育三个方面介绍了北京20年来发挥专业力量,整体设计筹划,做好研用保障的探索和成果。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祝智庭围绕“人机协同教育的新思路”这一主题发言,探讨了“ChatGPT引爆人工智能新赛道;人本人工智能HCAI:人为中心,AI即服务;学生为中心范式:学为中心,技能本位;生态化学习:角色互惠,智慧升维;智慧教育理论引领人机协同教育”五个话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余胜泉以“人工智能+教师的协作路径”为题发言,强调了人工智能为增强教师提供了可能,教师也可以增强AI的教育智慧,未来必将是人与人工智能协同的时代,人工智能代替教师完成重复性工作,教师则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育人方面。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学院院长、教授黄甫全围绕“智能化双师课堂全元交互模型:一项试验研究”这个主题与大家交流,提出AI教师进课堂,丰富了师生课堂环境,必然生成新型“双师课堂交互模型”。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教授周爱民聚焦“人工智能赋能教与学--从感知到交互”进行发言,从智能教育特色发展、教与学智能感知、教与学智能交互三方面展开交流。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特聘研究员翟雪松围绕“如何利用元宇宙创新城乡公平的双师课堂”这一主题进行交流,提出教育元宇宙不是一种教育的应用场景,更不是一种教育技术手段,而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它将现实的教育场景平移或扩展到数字世界,可以实现城乡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变革传统送教的教学形式、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众咖云集,使我们共同享受了一场数字化教育的精神盛宴。

典型报告环节。大兴区教育委员会主任赵建国以“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 三个课堂促进优质均衡发展”为题作典型报告,介绍了大兴区以推进双师课堂、名师课堂、智慧课堂“三个课堂”应用模式研究为抓手,打造高水平、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推动大兴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翡翠城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张文凤以“数字化‘双师’协同 助推集团提质”为题作典型报告。从破解问题入手,以“双师课堂”为载体,“教研提质”“精准教学”,确定了项目实施的“一三五”整体架构。聚焦“双减”背景下的集团提质,以数字化助推教学、教研、学习深度变革,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绿色成长,助推集团优质均衡向常态化、深入化发展。

中午项目展时间,大兴区数字教育展和翡翠城教育集团双师展展出。

下午进行“双师”协同的课堂展示。翡翠城小学教育集团教师刘纳、金晓旭与六年级两个班级的学生共上数学、美术跨学科双师课《黄金比》,教师王亚南、刘佳与六年级学生共上语文双师课《两小儿辩日》。 每节现场课的同时,线上还分别有4节双师直播课供大家选择观看。

展示课结束后,北京市海淀区教科院信息主任马涛带领六位教师进行了专题交流,让我们看到了在双师课堂的实践过程中,以数字化贯穿全流程,从课前联研到课上双师配合,再到课后的智慧作业,一线教师和专家的实践、经验、反思和智慧。

针对10节展示课,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教研员马福贵、李英杰两位专家分别进行了精彩点评,给予了课堂高度的肯定。马福贵针对数学、美术跨学科《黄金比》一课进行点评,指出两位教师在新课程标准下,基于素养导向,在跨学科的课堂上引领学生学科思维的碰撞,产生跨学科的理解,创造出新的理解和意义,融合数学知识和艺术审美,使学生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收获。李英杰对《两小儿辩日》一课进行点评,聚焦了“整合、展开、交互”三个关键词,指出两位老师整合单元任务,整合课堂环节,使学生经历了从学到会的过程,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得以化开,使学生的语言得以发展,与此同时,双师交互,师生交互,生生交互,使学生的思考得以补充和发展,实现了学生思维的互促。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政涛教授作以“走向双师协同交互育人的新课堂”为题的总结点评。他指出:今天我们讨论的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专家们的思考和交流生成了丰富多样的“大”成果,大兴区教委和学校孜孜不倦,探索数字背景下学校治理新样态,带给我们很多的思考。“双师”课堂中的机师是伙伴,在课堂教学、协同人师育人、促进人师发展方面发挥着作用。“双师”课堂实际上是互补的课堂,是交互的课堂,是人-机-人三维对话的课堂,也是进化的课堂。“双师”课堂必将带来学校治理的变化和教学、教研、教师的新挑战。面对未来的挑战,我们任重而道远。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熙作以总结讲话。她指出,本次研讨会的举行,各位专家、老师汇聚一堂交流经验,总结成果,探讨“双师”未来的发展模式,为数字教育背景下“人师+机师”课堂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今后,我们将围绕建平台、解难题、促进协同发展开展工作,不断优化教育与数字化的有效融合。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