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2023年首都教育论坛分论坛成功举办

时间:2023-07-08作者:来源:《教育家》杂志社

7月6日下午,以“生态重构: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中小学校发展之路”为主题的2023年首都教育论坛分论坛成功举办。分论坛由首都师范大学主办,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北京基础教育研究基地、首都教育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首都教育发展研究院承办,专家学者及北京市中小学卓越校长培养项目、名校长工程、名校长工作室等项目人员共180余人参与论坛,在线观看直播人数达5.02万人次。

首都教育论坛分论坛开幕式由教育学院党委书记陈志永主持。首都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雷兴山在致辞中表示,13年来,首都教育论坛始终聚焦首都教育改革发展的前沿问题,为管理者、研究者和一线教育实践者搭建了对话平台。他强调,基础教育对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生态重构是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教育的应有之义。期待各位专家校长在论坛上充分对话,共同促进首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主旨报告环节由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乔爱玲主持。北京师范大学马健生教授基于对传统学校教育的反思,提出中小学校再学校化的可能之路,包括要勇于突破学校育人观念,创新探索教学过程,要注重拓展学生学习与发展空间等;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芦咏莉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引领,论述了构建包容和谐、促进发展的校园生态路径,包括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强调因材施教,在人际氛围的打造上注重树立共同愿景,在治理方式上注重利益相关与民主集中并存;北京中学校长夏青峰以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健康人格和创新精神为目标,提出了激发学生内驱力、建立校园信任文化、创新教学方式和构建创新域等综合育人措施;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张爽教授基于马克思“人学”理论与教育生态观,提出“现实的人”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前提,人是生成性、关系性存在,教育应以激发人的主体性为根本旨归,当前部分中小学存在意义缺失、认识偏差、功能失调、行为失范等问题,要持续深化对学校发展的系统建构。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刘云杉教授以解读“全面发展的人”为切入点,剖析了“完全人格、五育并举”的本质意涵,认为教育最为重要的是要形成性格,需要将学校回归为有组织的、渗透着特定信任与情感、能够构成学生一般意义上的性情的道德环境。学者们对中小学发展进行了反思和建构,凸显了系统观、生态观和实践关怀。

圆桌论坛由首都师范大学发展规划办公室副主任、教育学院副教授王寰安,首都师范大学教育中心副主任、教育学院副教授王东分别主持。围绕“新时代学校素质教育理念与实践”“学校评价改进与学校特色发展”两个议题,北京十一学校丰台小学校长曹君、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中心小学校长高欣蕾、北京市第十二中学校长蒋炎富、北京市育才学校校长桑春茂,北京市顺义区杨镇第二中学校长白瑛、北京市顺义区建新小学校长佟红新、北京师范大学昌平附属学校校长王鹏飞、首都师大附中大兴南校区校长张英深入展开对话,氛围热烈。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张爽对分论坛作总结发言,她对线上线下参与此次分论坛的学者、校长与媒体表示了衷心感谢。期待大家携手同行,一起创造首都教育最美好的未来。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