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首届高等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荣誉学院院长论坛在青岛举行

时间:2023-07-10作者:邓晓婷来源:《教育家》杂志社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关乎国家未来发展与核心竞争力。7月8—9日,首届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荣誉学院院长论坛暨第四届荣誉学院学生学术交流营活动在青岛举行,此次论坛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主办、《教育家》杂志社支持,全国多所高校代表共同探讨了高质量发展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径、新模式、新方案。

 

首届高等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荣誉学院院长论坛在青岛举行

首届高等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荣誉学院院长论坛在青岛举行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副校长张玲玲

 

首届高等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荣誉学院院长论坛在青岛举行

《教育家》杂志社副社长李功毅

 

此次论坛开幕式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务处处长、荟萃学院院长侯影飞主持。开幕式上,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副校长张玲玲对与会嘉宾表示欢迎,并介绍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荟萃学院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方面的实践经验。她表示,新时期的荟萃学院,将按照建设“中国特色能源领域世界一流大学”和高质量发展新要求,为学校新时代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提供支撑。李功毅代表《教育家》杂志社向中国石油大学建校70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对石大人为国家和社会作出的贡献表示崇高的敬意。他表示:《教育家》杂志社一直致力宣传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跟踪分析和专题研讨教育热点问题,报道教育名家名师,推介名家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先进经验等,具有较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教育家》杂志社将以此次荣誉学院院长论坛为契机,进一步发挥多元化新媒体优势,搭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共商共议平台,重点围绕新时代背景和历史方位下高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新要求、新挑战,高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定位与先行先试策略,以及高校的具体的改革探索经验做法等方面加强研讨交流。

 

首届高等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荣誉学院院长论坛在青岛举行

《教育家》杂志社副总编辑王湘蓉

 

首届高等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荣誉学院院长论坛在青岛举行

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陆国栋

 

首届高等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荣誉学院院长论坛在青岛举行

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学院常务副院长杨森

 

8日上午,《教育家》杂志社副总编辑王湘蓉任报告环节主持人。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陆国栋从何谓拔尖创新、强力打造金课、强拓实验模式、强推多维交叉融合等维度,提出新概念是走向创新的前奏,师生要以互动为魂转变观念。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学院常务副院长杨森从新时期的教育与钱学森教育思想、钱学森学院探索与实践、人才培养成效三个方面,探讨在学制观、人才观、创新观为路径的全人教育理念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时代探索。电子科技大学英才实验学院党总支书记张妍宁围绕基础研究中的高水平人才,以未来一流科学家的立体式个性化培养为目标,分享了学院的教学理念和培养方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长空学院常务副院长蒋彦龙围绕新使命、新机制、新文化、新生态,介绍了该校长空班优势大类与拔尖人才协同培养的准书院制模式探索。

 

首届高等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荣誉学院院长论坛在青岛举行

电子科技大学英才实验学院党总支书记张妍宁

 

首届高等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荣誉学院院长论坛在青岛举行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长空学院常务副院长蒋彦龙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张宪国提出要建立分类、分层次、多样化的油气地学人才培养模式,持续强化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开展产教融合多主体协同育人。南京理工大学钱学森学院副院长张军,提出在工科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模式中,要从厚基础、重交叉、强实践、促贯通四个维度开展教育教学。华北电力大学吴仲华学院副院长沈国清介绍了学院五年来的探索与实践,他认为科教融合对培养能源动力类拔尖创新人才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中国海洋大学崇本学院院长高会旺从学院“崇本拓新,向海图强”理念出发,分享了海洋科学拔尖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中国矿业大学孙越崎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兼副院长吴从新从权利与责任、教学资源、组织制度、协同机制等方面,深入梳理了学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及未来思考。北京理工大学徐特立学院副院长赵昊分享了学院在先试先行、改革创新中的培养成效,学院将以培养突破相关技术封锁和人才壁垒的拔尖领军领导人才为目标,接续前行。山东财经大学龙山荣誉学院副院长李启航从一所财经高校的发展和定位,介绍了龙山荣誉学院的人才培养理念及实践“工具箱”,学院通过打造“荣誉教育+”概念,赋能师生成长。

 

首届高等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荣誉学院院长论坛在青岛举行

 

在同期举行的学术交流营中,来自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河海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的同学围绕相关科研主题和经验进行了交流探讨。此次论坛的顺利举行,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未来,该平台将继续站在人才培养一线,为学生全面发展搭建多元化路径,切实增强人才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