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全新高校赛项“优智未来”全国总决赛圆满落幕

时间:2023-08-29作者:来源:《教育家》杂志社

8月21-22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RoboCom国际公开赛组委会主办的2023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RAICOM)全国总决赛在陕西省咸阳市杨凌区正式开赛,其中“优智未来”专项赛由优必选科技提供赛项设计、技术支持及运营服务等全方位赛事支持。

 

全新高校赛项“优智未来”全国总决赛圆满落幕

2023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全国总决赛现场

 

经过西、南、北部区域赛的激烈角逐,来自河北师范大学、长春大学、重庆工商大学等22个院校的46支队伍脱颖而出,齐聚杨凌区展开同台竞技,充分展示职业技能风采。

权威专业高校赛事

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于2020-2022连续三年入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自2015年发起以来已连续举办8届,覆盖全国30多个省份,累计参与人数10万余人,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权威的国际性专业科技竞赛。本届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全国总决赛共有来自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山东大学、上海大学、西南大学等268所院校、464支队伍、2000余名选手参赛。

 

全新高校赛项“优智未来”全国总决赛圆满落幕

 

全新智能生活主题机器人赛项

在今年的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上,优必选科技带来其面向高职、本科学生推出的全新机器人赛项“优智未来”。赛项以智能生活为主题,分为本科组和高职组,每支参赛队伍由来自同一学校的2-5名选手组成。赛项采用的主要设备是优必选科技自主研发的开源人形双足教育机器人Yanshee和uKit Explore高校教育版。选手们需协作在赛前完成机器人Yanshee的代码编写及使用uKit Explore高校教育版套件自主搭建符合要求的车型机器人,并通过外部语音命令的方式,运用语音交互、视觉定位、视觉识别、姿态校准、运动控制、多机协作等技术,在指定时间内完成“人车协作”“障碍穿越”“物品递送”三项任务。

 

全新高校赛项“优智未来”全国总决赛圆满落幕

“优智未来”专项赛

 

比赛中,选手们可以模拟未来AI智能家居生活场景,让机器人作为智能管家,实现人机协作、复杂环境下的物品递送等生活应用场景。赛项融合了前沿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考察参赛选手服务机器人综合应用、AI编程、工程设计等专业能力及团队协作等综合职业能力。作为人形机器人头部企业,优必选科技在赛项设计上充分展现了人形机器人相较于轮式或履带式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的高适应性优势,以及人形机器人在家庭服务场景下的人机协作能力。

 

全新高校赛项“优智未来”全国总决赛圆满落幕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未来是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主导的时代。人工智能竞赛集结了全国高校的机器人爱好者。比赛既是师生进行人工智能机器人学习和实践的平台,也是考察参赛选手对机器人相关学科知识应用掌握程度的竞技场。赛后,参赛选手纷纷表示在比赛中收获颇多。来自长春大学的选手郑宝森表示,虽然在测试代码及调整机器人动作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障碍,但通过自己认定的方式去一次次完成任务调试,最后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他认为,参加人工智能机器人比赛能更好地展示自己所学的专业技术知识及算法能力,过程中也深入了解自己所学知识的应用场景,为未来就业方向奠定基础。

重庆工商大学的带队老师陈明杰表示,赛后学生们对人形机器人的机械结构、电气结构、各种舵机、传感器及控制算法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激发了对机器人技术的强烈兴趣,对相关课程的学习更加主动。在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带队老师张仁朝看来,通过这段时间的备赛,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迅速找到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团队合作与沟通交流等能力都有明显的提升。

 

全新高校赛项“优智未来”全国总决赛圆满落幕

全新高校赛项“优智未来”全国总决赛圆满落幕

全新高校赛项“优智未来”全国总决赛圆满落幕

颁奖典礼

 

优必选科技优智未来赛项负责人赵嘉懋赛后接受采访时表示,希望通过承办本次比赛,挖掘和培养更多AI创新型技能人才,助力社会探索服务机器人相关技术在实际场景中的具体落地应用。未来,优必选科技将持续立足于产业对人才的需求,通过继续举办丰富的赛事活动,助力人工智能机器人方面专业人才的培育,为全社会产业智能化升级转型服务。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