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南京体育学院运动与脑健康研究院成立

时间:2023-12-26作者:来源:

2023年12月16日,南京体育学院运动与脑健康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揭牌仪式暨首届运动与脑健康学术研讨会在南京体育学院举行。本次大会由江苏省体育科学学会、江苏省心理学会指导,江苏省运动与健康工程协同创新中心承办。

江苏省科技厅副厅长赵建国,江苏省教育厅科学技术与产业处处长韩叶祥,江苏省体育局综合处处长潘杰,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杨雄里,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教授、心理学科评议组召集人董奇(线上),黄冈师范学院校长、教授、体育学科评议组成员漆昌柱,劳伦森大学教授、国际运动心理学学会主席 Robert Joel Schinke(线上),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教授、江苏省体育科学学会理事长陈国祥,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江苏省心理学学会理事长邓铸,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殷恒婵,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心理学部副部长王君,光明日报《教育家》杂志副总编辑兼主编王湘蓉,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Kirk Erickson(线上参会),扬州大学教授、附属医院副院长王苇,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魏高峡,深圳大学教授邹立业等十三位院士专家以及南京体育学院党委书记刘红明,党委副书记、校长杨国庆,党委副书记兰亚明,党委常委、副校长陈爱国共同出席揭牌仪式。揭牌仪式由党委副书记兰亚明主持。

赵建国在讲话中代表江苏省科技厅向研究院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向参加此次学术大会的各位专家表示诚挚问候。他表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目前已在省内多家高校布局成立脑科学研究院,新建了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此次运动与脑科学研究院的成立是紧跟世界科技前沿、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又一重要举措。他希望,通过运动与脑健康研究院的成立,南京体育学院能够在新赛道上为国家健康事业和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更多“南体力量”。

韩叶祥表示,南京体育学院在省内和国内率先成立运动与脑健康研究院,是为江苏走在前、做示范,奋力推进“强富美高”现代化建设新实践做出的一次扎实行动。他希望学校能够以大平台、大项目、大团队、大成果的培育和建设为抓手,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不断深化对外交流与合作,推进科教协同育人,服务新发展格局,为体育强省、科技强省、健康江苏建设作出“南体贡献”。

刘红明在揭牌仪式上代表学校对研究院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对江苏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体育局各位领导和杨雄里院士为首的各位专家、嘉宾的莅临指导表示诚挚欢迎和衷心感谢。他指出,近年来,学校抢抓新时代新征程难得发展机遇,以申报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和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为良好契机,大力引进和培养各类高层次人才,推动学科建设不断迈上新的台阶,在课题立项、平台打造、团队建设以及成果应用与转化上不断取得新突破,有力地促进了科研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他强调,由陈爱国教授领衔的运动与脑健康研究院将以服务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等重大需求为牵引,聚焦“运动与脑健康”方面基础和应用重大问题,重点围绕儿童青少年脑智的运动促进、竞技运动员的脑功能开发,以及重大脑疾病的运动康复等领域,系统开展基础理论和应用转化研究,着力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和跨学科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中国特色、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运动与脑健康科研平台,他表示,学校将以研究院成立为契机,以大人才、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和大成果培育为突破,全力推动运动与脑科学领域的前沿理论探索,积极促进相关研究成果的应用推广,为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教育强国提供“南体智慧”。

杨雄里对省主管部门和学校就“运动与脑健康”研究领域的支持与重视,以及陈爱国教授在该方向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与鼓励。他强调,研究院把运动与脑健康这两个研究方向相结合必将形成南体新的科研优势,并表示很愿意为研究院工作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他相信,在多方鼎力支持下,瞄准现有科研优势方向开展研究,一定会产出许多新的重大科研成果,形成令人瞻目的“南体优势”。

在随后举行的首届学术会议上,杨雄里院士、董奇教授、国际运动心理学会主席罗伯特·乔尔·辛克教授分别作了“人脑智能与人工智能的关系及互动”“加强脑智发育研究,推动体育学科发展”“Developing Science to Practice”的主旨报告。学术研讨会由陈爱国教授主持。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