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未来学校”建设

时间:2024-01-03作者:钟七林 杨尚上来源:《教育家》杂志社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深化教育改革、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党的二十大强调要“推进教育数字化”。作为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教育局首批智慧校园建设试点校,周南秀峰学校顺应时代发展,以“让每一位学生享受最前沿的教育”为办学理念,积极探索教育科技与实际教学场景的融合应用,围绕环境、机制、资源、课堂教学与评价等维度,构建面向未来的数字化教学、教研新模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助力学校质量提升。

建设现代化的智慧教学环境。完善“未来学校”的硬件设施,是实现教育创新的重要一步。学校遵循未来课堂理念,创新课堂形态,为各教学班配备了计算机、交互式智能平板等设备,建设标准化录播教室,搭载VR技术,助力师生开展沉浸式课堂教学活动。为提高教师数字化应用能力,学校组织大规模培训,并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一是依托数字化设备实现精准化教学,围绕学生、教师、教材三方面,以及导学(情境引入)、自学(翻转反馈)、研学(问题探究)、固学(在线测试)、展学(拓展延伸)五个步骤,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多学精教、以学评教,学生的学习也从以单向接收为主转变为以自主探究为主;二是依托希沃白板等数字化平台,实施交互式教学,将知识融入丰富的课堂活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

构建科学高效的集体教研机制。“未来学校”的变革关键力量是“未来教师”。为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及教学质量,学校依托希沃白板平台开展智慧研训,组织了混合式课堂观摩、在线课例研讨等多种形式的教师研修活动。针对教研活动受时空限制、教师工作难以协调等问题,学校明确教师职责并制定了集体备课的具体要求。基于教师教学反思及专业成长需求,学校还提出“指尖教研”模式。借助希沃平台,教师们可做到教研过程全面记录、远程听课实时评价、授课教案随时批注、教研报告自动生成等。此外,听评课教师也可以通过移动设备便捷地提交课堂评价,结合科学的评课维度,为教师的课后自主反思提供依据。教研前、中、后形成完整的反馈闭环,持续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积淀可复用的优质教学资源。优质教学资源真正为师生所用,有利于未来人才的培育。首先,利用线上平台,丰富课程资源。学校积极组织骨干教师共研共创优秀课例、优质知识、磨课课件,并将其统一采集至校本资源库。同时,激励教师主动运用希沃白板课件库、学科网站、课件制作素材库等开拓特色资源,参考其他同行的优秀课件或自主学习名师课程。其次,建设个人网络空间,发挥名师示范与引领作用。学校依托湖南省教育资源网组建名师工作团队,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为着力点,努力

达到资源共享、智慧生成、全员提升的效果。截至2023年10月,教师利用希沃白板等软件平台开展交互式教学率达到100%、教师个人交互式课件多达88000个,校本课件达2857个,每位教师都有机会深度参与集体研修。

完善数字化评价体系。“未来学校”应基于数字证据优化教育治理。学校应用可视化的数据平台,建设了一图全览、多端共治的校园管理中心,以客观数据驱动教师评价体系更新。如学校管理者可实时查看教师教学与教研的情况,了解教师听评课频次、教师专业发展分析等;教研人员可根据直观、真实的数据统计图表,调整并优化教研策略;教师可通过丰富的课堂数据报告,分析教学薄弱环节,全面评估个人成长情况,及时提升能力。由此,学校逐步建立教师奖励机制,完善教学督导制度。各年级督导定期分析教师的具体情况,对表现突出的教师予以表彰,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加速打造高质量师资队伍。

以数字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内在要求,学校将深入探索数字化转型下教师教学、学生培养的新模式,助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此文系湖南省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一般课题《新时代中小学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实践研究》,立项号:A-177研究成果】

作者:湖南省长沙市周南秀峰学校 钟七林 杨尚上

来源|《教育家》2023年12月第2期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