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全国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交流论坛暨教育学学科建设研讨会在京召开

时间:2024-04-16作者:来源:

2024年4月13日至14日全国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交流论坛暨教育学学科建设研讨会在首都师范大学召开。会议以“教育学科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围绕教育学科发展的挑战与机遇、贡献导向的教育学科建设路径、教育学科发展与跨学科交叉、教育学科科学研究范式转型、教育学科学位论文质量提升、教育学科新增二级学科建设等议题进行积极研讨。来自全国127所高校305位教师代表参与会议,与会专家在回顾教育学科发展历程、关注教育学科建设前沿的交流中阐释教育强国背景下教育学科的内涵与贡献力、方向与路径,为新时代教育学科发展提供新理念、新动力、新机制。本次会议是近年来有关教育学科建设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

开幕式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教育学)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主持。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肖甫副司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首都师范大学校长方复全,北京市委教工委副书记、北京市教委主任李奕,第八届学科评议组(教育学)召集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袁振国在开幕式上致辞。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教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杜玉波,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教育学)袁振国教授、陈洪捷教授、顾建军教授、刘海峰教授、孟繁华教授、邬志辉教授、徐晓东教授、朱德全教授及朱旭东教授作主旨报告。

杜玉波认为,教育学学科需站位全局,把握好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基本要义;立足建设,走出一条扎根中国大地的教育学学科建设新道路;面向未来,努力打造我国教育学学科发展新格局。李奕指出,教育学科的高质量发展应与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成效紧密结合,与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紧密结合,与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紧密结合。袁振国指出,以贡献为导向的教育学科高质量发展需要通过有组织的科研,以跨学科综合化的资源整合、重实证有根据的专业提升、一体化可操作的成果闭环、微观与宏观打通的视角转化与数字赋能实现学科话语从跟跑到领跑。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南京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12所高校教育学科代表分别围绕“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等主题进行大会发言,充分显示出在新时代教育学科发展的新尝试,包括内培外引促进教育学科师资队伍建设,循证交叉的有组织科研推动教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构建,需求牵引与贡献导向带动教育学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培养改革与数字化赋能撬动教育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理论实践贯通、特色差异化发展助力教育学科赋能中国教育实践,多措并举扩大教育学科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文化传承创新增强教育学科文化主体性建构。

会议共举办了6个分论坛和4个圆桌论坛,来自全国的高校代表进行了充分交流,并向大会汇报交流的主要内容。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教育学)全体成员认真听取发言,倡导各高校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因地而行,努力打破学科壁垒,创新组织模式,革新评价机制,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做出教育学科的贡献。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