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现行职称制度必须改、尽快改

时间:2016-05-09作者:陈宝泉来源:《教育家》杂志2016年5月号

日前翻开一份主流报纸,阅读一个讨论职称的版面。七八篇文章都是牢骚、埋怨,说得具体翔实。其中一篇由研究人事制度的学者撰写的文章谈到,2015年中国科协组织调查发现,科技工作者对目前“职称、职务晋升”的满意度仅为26.3%。近期,针对基层专业人员的抽样调查表明,职称评定不科学、不合理正在影响着专业技术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其中,有71.9%的基层人才希望改革现行职称制度;有42.0%的工程技术人员认为当前“人才评价有问题”,67.2%的工程技术人员认为工程师职称制度对他们的“成长激励不足”。这项调查如果放在学校里,恐怕满意度比科技人员高不到哪去。高校教师们所说的“逆淘汰”,指的不光是提拔,更多的是指职称评定。

历史地、总体地看,改革开放后恢复、强化职称(官方说法叫“专业技术职务”)制度本身是一件好事,有着当初拨乱反正的时代背景,给动乱中无端受到迫害、歧视乃至侮辱的知识分子、专业技术人员恢复地位、待遇。既然有安慰性质,就要讲普惠,让人人都觉着有希望当教授,晋升的比例不能太小。既然工作重要,就要由组织、干部部门来抓,分配名额、掌控节奏。随后官本位文化不断膨胀,评职称可是名利双收的好事,不能让搞业务的专美。当领导不需要本事吗?谁说思想动员工作不算学问?于是乎便有了“高级经济师”“高级管理师”“高级政工师”等等“中国独创”。当初干部四化中重要的一条就是“知识化”,“知识化”的标志是什么?一是文凭二是职称,于是乎很快派生出“有职务就有职称,没职务就没职称”。如此下来,“鸡毛”“鸡粪”越积越厚,却没人想去清扫。职称制度积弊甚多,百孔千疮,在很多单位成为泄气的漏洞,成为风气下滑、离心离德的原因。

现行职称制度的头一个弊端是评聘分离。职称在世界多数国家就是学术、技术或业务专业职务。大学教授就是学科带头人,既要管研究又要管教学,学科发展要由你担纲,日常实际问题要你去解决,还要在学术、教育方面以身作则。在这种情况下很少出现教授不如副教授甚至不如助教的事。而在我们的学校里,职称尤其是高级职称不与单位的实际岗位相匹配。大学还好一点,中小学教研组长、班主任很多是年富力强,不具最高职称的中年人担任。一些评上高级职称的老年人起不到业务骨干、中坚的作用,甚至只是个看客。在我曾供职的报社,一些具有高级职称的老人和具有初中级职称的年轻人同为版面编辑,业绩上并无优势。

第二个弊端是考核内容、“评定”标准不科学、不合理甚至不严肃。以笔者当年在报社参加申报副高、正高职称的经历看,考的内容只是外语,有时要求考有时不要求考。英语就是外研社许国璋编《英语》第二册,大约是老一代大学生非英语类专业一年级下学期的课本。要知道凡是正常毕业者都学过这册书且考试及格。十来年不用、将来也不常用,重新考一遍有什么意义?其实高层次编辑该考的是编辑文字、做标题、写提要、加按语,主编的看家本领是根据一篇或一组稿件撰写评论,倚马可待。该考的不考,考这些中年人读大一时的英语课本,很有点恶作剧的味道。于是乎就常有四五十岁的老编辑、老记者挤出时间来去听英语辅导、背单词,也真有人因这第二册英语考试不过关出局。教师评职称,多数地方要求要在指定报刊上发表过文章。过去在教育报社工作,一到众熟人、同行、八竿子打不着的生人拐着弯地求到头上,要发一篇不着边际的短文时,就知道学校又要评职称了。我解释过多少遍,还在自己报上发表言论谈过,报纸的任务是宣传教育方针政策,报道新闻,发表作品应该与评职称无关。常有作品见报只能说明这位教师有投稿的业余爱好,即便是语文老师也只能说他文笔流畅,不能证明他的教育教学水平如何。报纸副刊、专刊常搞不同观点的讨论,发表了也不能证明他的观点就对。说了半天也没用,“组织上就是这么要求的”,时下仍然没有改变。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