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来自全球的建议与行动

时间:2016-06-12作者:姜乃强来源:《教育家》杂志2016年6月号

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制定的21世纪核心素养框架,注重帮助公民实现成功生活并发展健全社会;欧盟等制定的21世纪核心素养框架,侧重学习能力培养,并指向终身学习;美国21世纪技能合作组织制定的21世纪核心素养框架,更加关注21世纪的职场需求,强调创造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新加坡及我国的21世纪核心素养框架,注重核心价值观,强调培养有责任感的合格公民;而俄罗斯等国的21世纪核心素养框架,对公民日常生活和文化休闲质量给予了高度重视。

报告将29个素养框架中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拆分,将其归纳为18个素养条目,大体反映了全球范围内不同组织或经济体的政策制定者,对未来公民所应具备的核心素养的基本判断和整体把握。在这18项素养条目中,有9项与某个特定内容领域密切相关,称之为领域素养,包括基础领域素养和新兴领域素养;另9项超越特定领域的素养称之为通用素养,它们分别指向高阶认知、个人成长与社会性发展。

其中,基础领域素养包括语言素养、数学素养、科技素养、人文与社会素养、艺术素养、运动与健康素养;新兴领域素养包括信息素养、环境素养、财商素养。通用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创造性与问题解决、学会学习与终身学习、个人成长,自我认识与自我调控、人生规划与幸福生活、社会性发展,沟通与合作、领导力、跨文化与国际理解、公民责任与社会参与等。

报告对各种素养在不同国际组织和经济体中受重视的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沟通与合作、创造性与问题解决、信息素养、自我认识与自我调控、批判性思维、学会学习与终身学习以及公民责任与社会参与等七大素养,为各国际组织和经济体高度重视。同时,财商素养、环境素养、人生规划与幸福生活以及领导力等素养也开始得到各方面的关注。

报告发现,无论收入水平高低,不同国家和地区对语言、数学、人文与社会、运动与健康、批判性思维、沟通与合作、公民责任与社会参与等素养的关注程度基本相当。高收入经济体更加关注信息素养、创造性与问题解决、跨文化与国际理解,特别是自我认识与自我调控;中等及以下收入经济体更加重视科技素养、艺术素养、环境素养,特别是学会学习与终身学习。财商素养、人生规划与幸福生活以及领导力仅为高收入经济体所关注。

 

核心素养教育如何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

 

实现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各方面在课程、教学、评价等方面有哪些可供参考的实践探索?

报告认为,由于21世纪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时间不长,全球总体上很多地区尚处于框架制定阶段,还缺少系统的教育实践。21世纪核心素养的教育实践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需要通过多层次的复杂教育系统最终落实,其实践效果在学生身上得以体现尚需时日。但各方在推进21世纪核心素养方面已经开始了积极的探索。

一是面向21世纪核心素养培养的课程。比如将21世纪核心素养框架完整地融入到国家或地区中小学课程设计中,形成一套体现核心素养理念的课程实施体系,如澳大利亚将七项通用能力培养融入国家学科课程。设置跨学科主题,开设基于真实生活情境的跨学科主题课程,如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已成为全球普遍认可的跨学科主题内容,新兴的创新与创业教育也正在蓬勃发展。不管是将21世纪核心素养融入中小学学科课程中,还是选取适当的跨学科内容展开学习,都需要提供与之相匹配的课程资源,如美国21世纪素养联盟新研发了课程资源用于支持中小学课程。

二是面向21世纪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要求教与学的方式发生变革。以学生为中心并围绕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展开探索,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原有经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有助于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促进相关素养的培养。如通过设计并开展基于问题或基于项目的学习,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并让学生主动学习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