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童心开出“向日葵”

时间:2016-06-13作者:付安龙来源:《教育家》杂志2016年6月号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真正感受经典之美,我校实施了星级达标计划。学校不定期对各班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进行检查、监督和指导。对在经典诵读活动中形成特色、成效显著的班级和个人进行表彰,以此推动整个活动向更高层次迈进。我们用考级的形式来促进师生对阅读的重视,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根据学校诵读考级方案:低年级段分一星级、二星级;中年级段分三星级、四星级;高年级段达到五星级。

 

寓教于乐 经典教育春常在

 

把国学经典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 我校把校园文化的主体确定为“以孝德文化育人”,我们在校园中的池塘环形栅栏和古典木质长廊上,布设了上百幅图文并茂的孔子名言和24孝故事,打造成我校德育基地,命名为“孝德亭”。为让学生诵经典、学经典,我们把这些内容都译成了白话文,编入校本课程,让师生共读感悟。

为让草木劝学,墙壁说话,我们给学校的花草树木都设立了一个“名片”,并且配有饱含寓意的诗句。学校建设了文化墙,墙面上灵动着图文并茂的唐诗宋词和师生字画作品。让学生在上学、放学时也能潜移默化地受到传统文化教育。

楼层文化相得益彰:每个楼层为一个单元,以“孝、悌、忠、信”为内容;每个楼道一个主题,以“学生作品、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廉政教育文化”为内容。让学生时时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把国学教育融入校本课程中 我们把国学经典内容编入校本课程,实现了国学与校本的融合,为传承优秀文化和传统项目,我们利用阅读课,这样保证双周一节国学教育课;在快乐星期三校本课程选修中,除开设书法、国画、器乐、舞蹈等传统项目外,又开设了国学讲堂,让国学教育和校本课程相结合。

把国学教育寓于各项活动中 经过多年的坚持,“晨诵、午写、暮省、间听、路背、一展示”已经成为了我校国学教育和学生行为教育的一大亮点,同时成为了我校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

每天早晨安排20分钟“晨诵”,诵读国学。各班级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制定恰当的背诵量。

学校专门为学生印制了国学经典书写本,每天中午安排20分钟“午写”,书写国学经典内容。

学生每天晚上用随笔和日记等形式记录诵读心得,谓之“暮省”。

课间播放国学经典、古诗词的诵读录音,让学生在课间嬉戏的同时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我们下大气力抓“路背”:每天的放学路上,学生们都排着整齐的队伍,一边高声背诵着警句诗赋,一边走在回家的路上,心情愉悦,尽情享受着国学经典的滋养。

我校各个班级十分注重周一早上的展示课,每周升旗仪式上,各班级轮流进行国学经典诵读展示。

上一篇:化经典为常识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