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专业不对口怎么说也是一种浪费

时间:2016-07-12作者:来源:

当然,了解一个行业,选定一个专业不容易。天文专业在科普阶段,在中学课程里涉及的内容很有趣味性,但是到了本科专业课阶段就都是很枯燥的专业计算了,此时你还能饶有兴味地学下去吗?这里面涉及到是否建立起在兴趣领域里为国做贡献和谋求人类福祉的志向。你如果从小喜欢喂养小动物、种花植树,对学农感兴趣,那么在你填报农科专业的时候,也要想好毕业后去干什么,是经营养殖场、农场,还是搞种禽、种畜公司?这些理想如何一步一步实现?想不到就难说对自己负责。我们的社会还远未成熟,很多高中生、家长、班主任对于选择发展之路都不内行,存在着种种肤浅与短视。前几年,有人指责著名农业大学不招收农家子弟。学校的招办主任解释说,“我们几代教师都是农家出身当然愿意招农家子弟,问题是人家不来。我们有过调查,越是落后农业地区,越是没人报考农业院校,填报的志愿多集中在管理、金融方面,直说吧就是奔着升官发财去的,只有分数上不了本科线的才报农业,能录取么?”短视还表现在与基础产业相关的一些专业,比如地质、采矿、农林、水利等行业岗位相对艰苦,不时髦,也没人愿意报。从大局看,这些行业的发展水平往往决定国家的实力,影响资源、环境的大格局。从个人角度看,国家的发展需求往往孕育着很好的发展契机。前几年中国矿大葛校长和我有过深谈。他说:“煤炭行业十几所院校,在扩招初期纷纷改名为理工大学、科技大学,唯有我们坚守矿业阵地,这些年在专业优势、科研项目、毕业生就业等方面都保持领先。教育部公布的毕业生供不应求的50个稀缺专业我们占了28个。近来各城市纷纷建设地铁,我们的地下工程、地下消防等专业毕业生十分抢手。”

造成毕业生就业用非所学还有一个原因是,有些院校新上专业太草率,长时间形不成气候。一位知名高校的老校长曾对我说,扩招之初行业院校纷纷改成大学,工程类院校增设文科,他们也准备上时髦的新闻专业。一位老同行告诫他,“你们原来是冶金行业院校,优势专业是采矿、冶炼、热处理、自动化,别异想天开赶什么时髦。人家有王牌新闻系的名校同时也拥有强势的中文系、哲学系、历史系、法律系,新闻专业的相关基础课、专业基础课都有实力支撑。这些实力你有吗?你如果办新闻专业就是没有支撑的‘孤岛专业’,毕业生不会有人要。”他就打消了这个念头。而不经深思熟虑,一哄而起轻率上马的“孤岛专业”所在多有,这类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没有竞争力,难以对口就业。再有办学上缺少宏观调控,也是造成浪费的主要原因。一位中原大省的师范学院校长曾对笔者说,全省中学数学教师每年新增员额最多时是800人,而几年来师范类院校数学专业省内招生规模每年都在几千人。毕业生肯定多数不能对口就业。

讲了这么多,我并非主张“一考定终身”,回到不提倡自我调整、自主创业的计划经济时代。技术、经营模式飞速发展,带动了行业的快速重组,社会的快节奏变化,转型期还会面临什么机遇与挑战也不好逆料。这一切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是选择人生发展之路,选定攻读的专业要有全局观念与远见,要把个人发展与国家、社会的发展相关联。在这些前提下,作为过来人我提倡中学生及早做准备,全面、慎重选报专业,毕业后专业对口于社会于自己都应是首选。在这方面要有个人主见但不可急功近利;同时要把读大学当作人生不可多得的提高、完善机会,把基础打扎实,为人生做好多种准备。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