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华为与湖北三所高校共建首批鲲鹏&昇腾产教融合育人基地

时间:2021-12-28作者:来源:《教育家》杂志社

12月27日,首批“鲲鹏&昇腾产教融合育人基地”高校合作签约仪式在湖北武汉圆满举行。会上,华为和中南民族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湖北工业大学三所湖北高校签约合作建设鲲鹏&昇腾产教融合育人基地,打造示范标杆,后续将“湖北经验”“湖北模式”辐射至全国更多高校,为湖北省乃至全国计算产业的蓬勃发展源源不断输送高水平人才。

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周启红、中南民族大学校长李金林、湖北工业大学校长彭育园、武汉工程大学副校长张彦铎、华为计算产品线副总裁姜涛等领导和嘉宾出席活动。

 

华为与湖北三所高校共建首批鲲鹏&昇腾产教融合育人基地

鲲鹏&昇腾产教融合育人基地签约仪式

 

华为计算产品线副总裁姜涛表示,基于“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项目的优秀实践成果,“鲲鹏&昇腾产教融合育人基地”将面向全国更多高水平院校进行有序扩展,打通“产学研用”,构建产业驱动的知识体系和人才体系,为中国计算产业关键核心领域提供原生人才和智力支撑。

 

华为与湖北三所高校共建首批鲲鹏&昇腾产教融合育人基地

 

鲲鹏&昇腾产教融合育人基地将采取高校、华为、政府“共投共建”模式,通过四大举措共同推动产教融合深化落地:

  • 使能课程体系。将鲲鹏、昇腾技术知识融入理工科专业必修课程体系,如教学大纲,培养方案,教学实验,作业试题等。
  • 联合师资培养。培养掌握鲲鹏、昇腾教学知识,能够传道授业的教师队伍,建立精品教学资源库、案例库,组织跨专业/跨校/跨地域教学研讨。
  • 升级教材教辅。共同建设融入鲲鹏、昇腾专业知识的教材、教辅书籍,在线慕课,及配套考核题库等。
  • 强化产业实践。通过三类创新实践活动,层层深入,加速学生从理论向实践转化,提升动手能力——面向学习提供训练类实践活动,包括创新实践课、沙箱实验、技术沙龙、人才微认证、人才职业认证等;面向创新提供竞赛类实践活动辅导,包括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鲲鹏、昇腾产业赛道,中国开源软件创新大赛,鲲鹏、昇腾应用创新大赛等;面向实战,提供真实的项目实践活动,包括鲲鹏、昇腾众智项目,欧拉(openEuler)、高斯(openGauss)、昇思(Mindspore)开源社区项目,鲲鹏、昇腾生态链企业的行业实战项目等。

2020年,教育部-华为共同启动“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项目,与72所教育部指定高校合作,目前,已经累计培养了2500多位老师,实现1302门课程融入,覆盖学生超过20万人次,并组织高校知名教授、华为资深技术专家、清华出版社三方人员联合开发20余部教材和教辅用书,发布鲲鹏、昇腾“众智、优才”双计划,已投入1亿元众智基金,上线600+实习岗位。

“鲲鹏&昇腾产教融合育人基地”是华为在“智能基座”项目后的又一项人才发展关键举措,本次签约是鲲鹏、昇腾产教融合向更多高水平院校进行延伸扩展的关键里程碑。华为计划在2022年新增50所“鲲鹏&昇腾产教融合育人基地”合作高校、新增100所基础软件专项合作高校,并通过“鲲鹏昇腾众智计划2022”“鲲鹏昇腾优才实习计划2022”“人才发展加速计划2022”三大计划加持,向合作高校持续投入优质资源,共同开展围绕鲲鹏、昇腾根技术的教学改革创新,继续新增20多本教材和系列教辅,开放超过3000个众智项目任务,提供1000多个华为&生态企业实习岗位、开源社区在线实习项目,并建立专项激励鼓励老师、学生了解开源、贡献开源、发展开源,共同为操作系统、数据库、AI框架等自主创新基础软件根技术的茁壮成长添砖加瓦。

产业发展,人才为本。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根据地,是人才发展的未来。通过产业和高校的深度融合,相互促进,以产业聚集人才,人才又激发创新,创新驱动产业发展,形成产教融合的正循环。华为将始终秉持真诚、开放、务实的精神,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创新,支持教育机构加速培育掌握自主创新关键基础技术的教学师资队伍,沉淀教学、科研创新改革经验和资产,并以产业实践驱动在校学生构建差异化人才竞争力,向产业源源不断输送高水平科技人才,支持产业在关键技术领域的创新和持续发展。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