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奥威亚:以“智慧之眼”洞见“未来之势”,以技术革命创变教育形态

时间:2023-07-10作者:曹霁来源:《教育家》杂志社

一套录播系统让相隔千里的两个班级学生“同上一堂课”,一台智能设备可以分析师生的课堂行为特征,一个区域教育智慧管理平台提升管理效率……在迈向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上,教育信息化成了顺应智能环境下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成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支撑和引领着教育现代化发展,推动着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和体系重构。

在教育信息化产业变革的浪潮下,不乏勇敢逐浪者的身影。自2005年成立以来,广州市奥威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奥威亚”)以“让更多师生共享优质教育”为发展理念和价值使命,秉持为教育事业奉献的赤诚、以人为本的核心要义,为教育数字化转型贡献了具有时代意义和战略价值的解决方案,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提质增效

从教育信息化行业来看,当前已经进入教育数字化发展的新阶段——智能化成为主要趋势,教学环境、管理、评价、师生素养等都面临着基于数据驱动的流程重塑和精准改造,教育信息化行业迎来新一波人工智能浪潮和发展机遇。

围绕教育数字化转型,“教、学、测、研、管”各教育环节都需要信息化的产品和技术支撑,形成闭环的智慧教学环境。基于对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解和追求,奥威亚率先提出了“全连接”理念,即依托“云+端+应用+服务”核心优势,以及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将各类教育空间、教育主体和教育要素连接起来,为教育提质增效开辟出一条新路径。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帮助教育从传统的一对多教学模式向个性化、智能化、自适应的教学模式转变。在杭州市文理小学,学生们用手中的“点阵智能笔”完成了课堂测验。智慧纸笔能够对客观题进行自动批改统计、对主观题进行笔迹回放,以展示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助力教师精准施教。课后,大数据平台生成课堂分析报告,教师能够从报告中清楚地了解每位学生的课堂活跃度、课堂练习完成速度等数据,从而调整教学策略。借助“纸笔智慧课堂”的丰富功能,以及应用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学校探索出“三环四景”学习模式,即通过“课前诊断—课中定制—课后画像”三个环节,赋能“教、学、练、评”全场景提质增效,精确把握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实现因材施教。

这是奥威亚智慧课堂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依托“AI新教室”计划,奥威亚为推动教学模式变革提供了丰富的解决方案——深度融合了音视频互动教学、纸笔互动课堂、电子白板互动等应用,既适用于本地课堂教学互动场景,支撑教师开展翻转课堂、分层教学等创新性尝试,又可满足专递课堂、双师课堂、网络联校等学校发展建设需求,实现教育提质。

课堂之外,教研是助力教学提质增效的重要推力。自2017年起,深圳市盐田区就着力构建互动性、无边界、可视化、个性化的教育教学管理平台,实现全区教、科、研、训活动的互联互通。通过“全连接智慧教学平台”的“教师数字画像”功能,教师发展中心可对教师的授课、教研活动等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生成教师特征、教学能力、教学行为、教研行为、教研成果等结构化数据,支撑教师分析日常教学背后的规律,进而提升专业能力;教研组也可通过数据对比,研究制定、调整优化课堂教学和作业设计等策略,提升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此外,平台也会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研应用,包括研修共同体、磨课备课、名师空间、网络教研等功能模块,支持区域充分发挥名师引领作用,构建网络环境下的教研共同体,带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奥威亚:以“智慧之眼”洞见“未来之势”,以技术革命创变教育形态

盐田区智慧教研体系

 

智慧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学习环境已经从封闭、单一的物理空间向多元开放、虚实结合的空间转变,更加强调智能、融通与共享。与此同时,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也催生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技术变革对于教育的影响是深刻而广泛的,智慧教育在当下的尝试一定会在未来给社会发展带来更多惊喜。”奥威亚总经理邹颖思认为,数字化教育的转型将成为教育、科技和人才“三位一体”发展战略的核心加速器,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助推多学科融合,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其核心素养。

 

奥威亚:以“智慧之眼”洞见“未来之势”,以技术革命创变教育形态

奥威亚总经理邹颖思

 

在武汉市洪山区第一小学,学生化身小记者,在虚拟演播室播起了新闻。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丰富校园生活,学校依托“校园电视台”开展了校园访谈、校园新闻、家长课堂等丰富的活动。和过去操作烦琐的传统校园广播不同,通过人性化的操作优化设置,小学生也可以在点指之间运用抠像技术、3D背景设置、特技切换、远程连线等呈现高品质的媒体作品,并在活动策划和动手实操的过程中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利用校园电视台的新媒体传播优势,学校不断拓宽德育及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微视频、思想政治宣传、校园文化活动等拍摄活动,将学校的育人理念融入学生的“数字化实践”中。此外,学校还借助校园电视台开设家长课堂,为学校和家庭提供了交流互动的平台,提升家校共育的水平和效率。

评价是人才培养的“指挥棒”,用数字技术赋能教育评价改革,是方向也是趋势。为破解长期存在的教育评价难题,给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新的可能,奥威亚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始终遵循教育规律,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无论是课堂评价还是学生发展评价,都对AI分析的流程、准确性、内容和报告进行了全面优化,引入了布鲁姆、麦卡锡4MAT、学习金字塔等理论模型,进行多维统计,避免将学生一举一动都进行量化评分,从而加剧学生和家长的焦虑,减小了教师主观评价的误差,形成较为科学的发展报告。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基础性岗位可能将被人工智能替代。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教育目标和方式,使其适应未来的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教育的数字化转型需要以落实学生核心素养为主线,培养其创新、实践、沟通、推理和表达等能力,以及共情力、想象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塑造人才的不可替代性,让他们能够在未来社会中脱颖而出。”邹颖思说。

技术变革重塑教育未来

在元宇宙、ChatGPT、AIGC等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逐渐普及应用的时代,“未来教育”有了新的图景。

奥威亚深度融合了人工智能和音视频互动两大能力,将AI算法前置到录播终端和摄像机中,实现教与学过程的追踪、诊断和赋能。2022年以来,奥威亚发布了6款自主研发的AI产品,其中,AI云台摄像机创新采用人脸识别和肢体行为双重人工智能校验模型,可以实现水平运动、俯仰运动、变焦、聚焦四个维度协同,有效解决了课堂教师跟踪拍摄不流畅、不平滑的问题,同时也让数据采集和分析更精准;AI板书增强技术能够根据教师板书书写方向自适应构图,智能提取板书内容进行笔迹加强,并对人物半透明化处理,有效解决教师身体遮挡、板书笔迹模糊的痛点;配合奥威亚独创的SDI视频传输“一线通”专利技术,可实现“视频、控制信号、供电”三大功能一线同传,满足超高清视频的长距离无损传输需要,为学校远程教学提供稳定、舒适的“面对面教学”体验。一系列技术革新为教育薄弱地区的教育提质提供了更为可行的帮扶方案。

 

奥威亚:以“智慧之眼”洞见“未来之势”,以技术革命创变教育形态

安徽在线课堂

 

安徽全省有1000多个教学点,其中位于偏远山区的教学点由于网络情况复杂,远程互动教学常常会出现“动不起来、卡顿、延时”的问题;同时,由于配置的教师有限,管理和应用的模式也亟待简化、优化。随着技术的升级,教学点依托集录制、跟踪、交互三大功能于一体的交互式录播设备,实现了和结对校的学生“同上一堂课”——以交互录播为核心,区域内教育资源较为丰富的中心学校作为主讲端,偏远地区的多个教学点作为听课端,构建“1+N”的专递课堂教学模式。此外,AI新教室内的录播系统与全连接智慧教学平台的互联互通,形成了可视化督导巡课网络,让教学督导实现在不干扰师生正常上课的前提下进行教学质量常态监测,为区域和学校教学管理的提质升级提供了有力保障。

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是“公平”与“优质”,奥威亚充分发挥“云+端+应用+服务”核心优势,对区域、学校、教师、学生的相关数据进行动态采集和结构化呈现,实现学生成长轨迹“一生一档”,教师发展历程“一师一档”,学校管理“一校一档”。根据平台的数据反馈,区域教育管理者可以快速、低成本地掌握各学校的日常教学、结对帮扶、教师发展和资源建设等情况。

从“一师一优课”到教育信息化2.0,从“三个课堂”到教育新基建,从“双减”到教育数字化转型……奥威亚迈上一个又一个发展新台阶,不断为教育信息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这正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中国方案、未来方案。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