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让英“文”变英“语”,破解“哑巴英语”困局

时间:2024-03-07作者:石依诺来源:《教育家》杂志社

储备了满肚子的英语词汇却“倒”不出一句完整表达,同样的单词,在书本上能认得出,外国人说却听不懂……如果一个孩子出现了以上“症状”,基本可以确诊“哑巴英语”。

“哑巴英语”为何难以消灭,又是如何“炼”成的?猿辅导素养课旗下双语阅读表达课的负责人刘佳认为,这一现象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错误的学习思维——以学中文的方式学习英语,死记硬背单词的字典释义,无法领会其引申妙义;只满足于笔尖上的应用而不敢开口表达,永远读不对单词的正确发音。归根结底,很多人学习的是英“文”而非英“语”——关注书面学习却忽视口语表达,因而对英语“爱你在心口难开”。

成为“显眼包”

“对于中国小朋友而言,英语学习最大的障碍在于语言环境。”刘佳认为,消灭“哑巴英语”的第一步是创设良好的英语表达环境,鼓励孩子开口表达。在一线从教多年,刘佳发现很多孩子对口语表达有畏难情绪,很多家长也认为“实在读不好就别练了”,但“表达”恰恰是英语学习最重要的一步。“开口表达的次数越多,得到纠正的机会就越多,发音就会越来越标准。”刘佳介绍,孩子很难第一次读句子就能标准流利,多次开口有助于对其发音进行纠偏。“孩子需要经过模仿、表达、纠正、再表达的闭环学习过程。”

勇敢表达,成为英语课堂上的“显眼包”,对孩子来说是一件好事。但如何创设英语表达环境?怎样纠正孩子的错误发音?这些问题在双语阅读表达课设计的“小小演说家”板块中能够得到解决——学生以3人为一组轮流朗读指定内容,老师为每人设置固定的发言时间,系统根据学生录音与标准发音的匹配度进行评价,学生能看到自己的评价结果,整个小组的朗读过程能自动生成完整视频。这一系列过程均可在线上操作,减轻孩子开口讲英语的压力,消解其畏难情绪,同时还能有效纠正发音,让其表达更加标准、流利。

让英“文”变英“语”,破解“哑巴英语”困局

刘佳,猿辅导素养课双语阅读表达课负责人

 

“孩子第一次学习到的发音一定要准确。”刘佳认为,很多孩子发音不够标准,根本原因在于第一次学到的就是错误发音,因此要在开口前模仿正确发音。刘佳建议,英语启蒙教学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做,“如果一开始学到错误的发音,将为后期纠音带来很大麻烦”。

“纠正发音,一定要从音素开始,单词读错了,老师要定位到字母来纠正。”刘佳所说的“音素”是指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以单词cat为例,很多孩子会读成单词kite的发音,这时教师要明确定位到字母a来纠正,“告诉他们把嘴巴张到能容纳三个指头的程度”。刘佳认为要用孩子能够理解的方式去纠正,而不是死板地定位到音标【æ】来纠正。刘佳建议孩子以自拼的方式来学习,因为这样更利于小朋友理解。“要反复纠正孩子的读音,让他们形成肌肉记忆,才能真正掌握单词的发音。”

如何解决发音纠偏难题?直面难点,猿辅导素养课利用自身技术优势,以AI技术赋能英语教学,推出深受孩子喜爱的“个性化纠音”功能,通过领先的语音识别技术实现音素级纠音。刘佳介绍,从单词、认读、句型模仿再到演绎整个绘本,“个性化纠音”引导孩子自信表达,打造“听、说、读、练”的全闭环学习环境。

“学生需听完标准音频后再进行跟读,系统将对配音作出星级评价并标红读错的部分。”学生可以反复朗读至星级提升、标红减少,越说越标准。

找回在交流中“消失”的单词

刘佳在教学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很多学生听不懂外国人说话,但其实每个单词都认识。背得滚瓜烂熟的单词,为什么就是听不懂?刘佳凭借多年经验分析了原因——孩子缺少足够的听力输入,听到单词无法在第一时间识别,这是所有人学习非母语语言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何为听力输入?如果没有条件沉浸在母语为英语的环境中,如何实现听力输入?在刘佳看来,听力不需要每天不间断输入,短时高频即可达到理想效果。“我们需要给孩子‘磨耳朵’,培养他的听说习惯。”刘佳建议为孩子播放英语歌曲、英语动画片,以达到“磨耳朵”的效果。

对很多孩子而言,单词在书本上的样子很熟悉,在交流过程中就会变得很陌生,甚至“消失”。刘佳认为,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在于孩子学习单词时过于“功利”——为应付考试只记字面意思,却没有思考如何运用在表达中。有些老师的教学方法也过于刻板,乏于创设丰富的环境来帮助孩子理解单词。对此,刘佳介绍了一些单词讲解“妙招”:用图片代入单词,或者描述一个完整的场景。“以单词horse为例,老师可以通过创设动物园情景让孩子更形象地理解、记忆单词,而不是只在黑板上写几个字母。”刘佳认为,很多人不会运用英语表达的原因在于没有形成输入与输出的良好链接,孩子的学习方法出了问题,就会导致学习成果出现偏差。

“以run为例,如果孩子只记字典释义‘跑’,就无法理解runacompany为什么会翻译成‘经营公司’。”刘佳反对“死记硬背”,在她看来,足够的阅读与听说积累能够拓宽孩子对英语的理解,进而提升其运用英语的能力。“教师不能把英语当成工具,而应引导孩子将学到的语言知识运用到不同的场景中。”刘佳介绍,在猿辅导素养课双语阅读表达课的课堂上,老师会通过多次播放标准音频进行英语输入,同时还会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创设沉浸式英语学习情境。

“原汁原味”语料输入,习得更地道的英语思维

“英语思维的训练不能短期速成,英语学习并无捷径可走。”刘佳认为,“英语不需要太多的天分,只要掌握了有效的方法,持续努力地学习,就一定会有所收获,所谓英语‘语感’都是在长期积累中习得的。”刘佳揭开了“语感”的奥秘——很多人英语好并非“天生”,而是来自其对英语的持续学习与长期积累,从这一角度延伸,刘佳建议家长尽早让孩子接触英语。“孩子的英语启蒙越早,其英语语感就会越好。”刘佳建议家长提前培养孩子英语学习的底层能力,引导孩子阅读“原汁原味”的书籍。“阅读语料的选择至关重要,孩子在初次阅读时接触到原版内容,更有助于培养英语思维。”

猿辅导素养课双语阅读表达课和剑桥大学出版社合作,独家引进了《剑桥英语自然拼读》和《剑桥彩虹少儿英语分级阅读》等原版读物,深入研究孩子在各个学段的语言学习痛点,按照年级水平进行课程分层和设置。低龄段主要训练自然拼读,结合文本扩充词汇;高龄段通过现实题材文本锻炼孩子的阅读技巧,让孩子掌握阅读方法,实现自信表达。

被广泛诟病的“哑巴英语”如何才能被消灭?刘佳认为关键在于转变孩子的英语学习思维,彻底让英“文”变成英“语”。“要让孩子认识到,学习语言的重要目的在于阅读与表达,而非应付考试。”

 

文|石依诺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