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资源配置改革:有序降温“择校热”
记者:由教育优质资源配置不均衡导致的择校热,常常给学生及其家长带来困扰。名校挤破门、差校吃不饱,严重影响学生整体素质提升,甚至还成了一个衍生不正之风的社会病源。对此,邯郸市采取了哪些措施缓解“择校热”?
杨华云:邯郸市通过“四个模式”,深化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择校热”得到有效缓解。
第一,建强校:新建校打造精品校,把好学校建在群众家门口。邯郸市以法规形式明确规定,市、县主城区新建住宅小区必须高标准配建公办的“精品”小学和幼儿园,由小区开发商无偿建设,城建、教育部门监督落实。这一行动,既解决了小学用地问题,又缓解了名校少、名校不均衡的问题,也缓解了政府财力压力大的问题。在一些老小区,则采取政府投入、社会办学等形式,将新建的每一所学校,都打造成精品校。
第二,并弱校:优质校兼并薄弱校,实现薄弱校就地蝶变升级。针对一些学校教学质量不高、社会声誉不佳,学生不愿去、家长信不过的客观现实,邯郸市推动全市优质学校兼并薄弱学校,不仅仅是为薄弱学校“贴上”名校标签,更以优质师资和科学管理提升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
第三,设分校:优质校异地设分校,拓展优质资源覆盖范围。支持优质学校在异地设立分校,分校与母校实施统一的师资配备、教学标准和管理模式。
第四,结盟校:优质校结盟薄弱校,推动优质资源跨城乡延伸。引导和组织优质校和薄弱校,以“1+1”或“1+X”的方式建立教育教学联盟,共享学科骨干、教学资源和科研成果,帮助薄弱学校增强“造血”功能。
教师培养机制改革:全面搭建“高平台”
记者: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老师,邯郸市针对教师队伍的人员结构、教学水平等存在的问题,在教师职业发展方面有哪些经验和做法呢?
杨华云:我们在教师的招聘、培训、管理方面,做到了“选优、培强、用好”。
选优,变坐家公开招聘为外出定向招聘。过去招聘教师的普遍做法是公布招聘条件,坐等师源,往往受信息不对称、客观环境因素影响,一些高端人才和稀缺人才招引不过来。为解决这一问题,邯郸市坚持走出去,定向从大专院校选聘专业水平高、综合素质强的优秀大学毕业生。
培强,变集中培训为挂职锻炼。改变以往单纯以集中培训为主的做法,每年选派大批骨干校长、教师到衡水、石家庄等地优质学校挂职培训,并在全市建立中小学、幼儿园等挂职培训基地。许多挂职学校的教师认为,挂职通过实战式、体验式、情景式锻炼,更能取得真经验、学得真
本领。
用好,变常态使用为动态管理。着眼于增强教师责任心和推动优秀师资合理流动,通过交流制、选聘制和竞聘制三项制度,实现教师动态管理。组织在统一公办学校连续任教超过9年的教师在辖区内进行换校教学,使符合交流条件的骨干教师交流人数不低于15%。新招聘教师,有计划地安排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同时,大力推行升级骨干教师对口支援、特级教师巡回讲学机制。扭住教学关键人,出台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管理暂行办法,采取选聘制和竞聘制相结合的办法选聘班主任。提高班主任的地位和待遇,班主任工作量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班主任津贴纳入绩效工资管理,在绩效工资分配中向班主任倾斜,以此强化“老班”配备。
素质教育改革:推动发展“全方位”
记者: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中国就提倡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在邯郸市如何落地?
杨华云:邯郸市着眼解决重视学生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德育、体育等综合素质提升的问题,积极创新素质教育载体,为学生搭建个性发展的平台,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